原來長番國主得知消息,特地派重臣出使大安朝,專門就大安朝使團被殺一事做解釋,
當麵向景和帝澄清,說長番國絕對沒有出動騎兵攻擊大安朝使團,有人栽贓嫁禍。
事實上,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心裡都清楚,
殺害使團的那幫凶手極大可能不是長番國騎兵,倘若那樣等於公開向大安國宣戰。
如果長番國隻是想暗殺使團,騎兵穿便裝就是,沒有必要穿軍服,
更何況死掉的凶手屍體沒有全部帶走,顯然是想留下證據,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但使團這麼多人死了,肯定要有人扛責任。
雲蒼關外的幾個國家都有嫌疑,當然,草原、沙漠上的馬賊也有嫌疑,
畢竟使團所帶的禮物可不少,謀財害命不是沒可能。
這段時間,景和帝就收到多份奏章,就使團被屠戮一事各抒己見。
幾天後,京中三品及以上官員接到通知專門開朝會討論使團慘案,
朝堂上,景和帝繃著臉坐在龍椅上,慶王坐在側首,
文武大臣站在兩邊,大氣不敢出,誰也不想觸黴頭。
太監首先宣讀兵部尚書魚伯的奏章,也是景和帝經過挑選後,認為最值得討論的,
魚伯在奏章中提出三條建議
一、撤換雲州太守王化、都尉馬穀。
理由是王化治理雲州混亂,官府不力,都尉馬穀對敵情不能及時掌握,長番國騎兵出動都不清楚,
說明他派到長番、昌興、白蘭三國的細作沒有起作用,路上的斥候也是擺設。
二、對涉案馬幫人員全部抓捕,嚴刑拷問,從重治罪。
三、調集糧草到雲州,做好打仗準備,是可忍孰不可忍。
太監讀完奏章,眾大臣都不說話,朝堂內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
景和帝清清嗓子,“眾愛卿對兵部尚書魚伯提議有何看法?”
一人出班跪倒,聲音清晰,
“啟稟皇上,臣認為王化、馬穀守邊有功,
使團遇害係突發事件,沒有調查清楚前,不應該輕易撤換太守、都尉。”
眾人看到,說出反對意見的是右都禦史徐平直,
他是右都禦史,魚伯是兵部尚書,兩人都是位高權重,屬於中央高級官員,
現在兩人意見截然相反,魚要撤換王化、馬穀,徐要保兩人。
景和帝不露聲色,有不同意見就好,
他要的就是平衡官員,不至於一家獨大,也好借機看一下官員們的站隊。
雲州是邊關重鎮,太守、都尉職責很大,否則也不會放在朝堂上公開討論了,
今天朝會特彆,上朝的都是高級官員,他們老於世故,誰也不想得罪。
景和帝哼了一聲“現在有兩種不同意見,各位怎麼看?”
他等了好大一會,沒有一個人出班奏對,有點惱火,輕咳一聲
“諸愛卿都不說,朕就點名了”
中書令洪道臉上掛不住了,出班跪倒啟奏
“皇上明鑒,臣以為兩種意見都有道理,
都是為國家著想,最終選定哪一種,還是由皇上定奪。”
洪道這樣說等於沒說,其他一些官員忙不迭出列,紛紛表態,“臣附議”、“臣附議”
景和帝內心大罵,一幫不乾正事的家夥,隻知道明哲保身。
魚伯走出班列,冷冷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