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維婭,在這幅畫作上,的確能看出一點畢加索玫瑰時期的特點,就是那些看上去暖洋洋的、異常嬌嫩的玫瑰紅色”
“正是這一抹嬌嫩的玫瑰紅色,讓畢加索跳出了藍色時期的空洞和沉重,也讓他在藝術上前進了一大步”
“同樣在這幅畫作上,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立體主義的影子,看上去有點像畢加索轉折時期的作品”
“這個轉折時期,指的就是畢加索從玫瑰時期向立體主義過渡的時期,時間大約為三年左右”
“正是在這個轉折時期,畢加索創作出了那幅立體主義的開山之作,《亞威農的少女》”
“但是,你們或許忽視了一點,在轉折時期的畢加索,更注重表現形體,而不是表現色彩”
“這幅畫雖然有一些畢加索的特點,卻忽視了這點,它更多以野獸派的手法來表現色彩,對形體卻不夠重視,……”
蕭然站在這幅疑似畢加索作品前,指著這幅油畫所表現出的特點,侃侃而談,說的頭頭是道。
就在他進行鑒定的同時,伊蓮也走上前來,仔細欣賞這幅油畫。
起初她也以為,這很可能是一幅畢加索的作品,價值不菲。
經過蕭然的提醒,她才發現這幅油畫存在的問題,很快就改變了看法。
站在稍後一點位置的黴黴她們,都聽得點頭不已,但更多都是湊熱鬨。
是否真的聽懂了,隻有她們自己知道。
對這幅油畫寄予厚望的西爾維婭和加西亞他們,自然是越聽越失望。
沒一會功夫,蕭然已分析完這幅油畫,並給出了肯定的鑒定結論。
這並非畢加索的作品,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另外一位畫家的作品。
那時候的畢加索,已聲名大噪,成為大名鼎鼎的藝術大師,也是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最著名代表畫家。
不知出於什麼目的,這位不知名畫家模仿畢加索轉折時期的畫風,創作了這幅畫作。
但在不經意間,他卻忽視了色彩和形體之間的關係,將自己在藝術上的喜好表現了出來。
這名畫家似乎更偏愛色彩對比強烈、給人以巨大視覺衝擊的野獸派畫風。
而不是畢加索在轉折時期、更注重表現形體的畫風。
這位畫家的一個小紕漏,恰恰成為這幅油畫最大的一個破綻,自然逃不過蕭然犀利的雙眼。
除了這個破綻之外,在這幅油畫上,還有另外一些破綻,也被蕭然一一指了出來。
不可否認的是,這幅畫雖然是模仿畢加索的一件作品,但也有很不錯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據蕭然推斷,這位畫家的水平相當不錯,估計也有一定名氣。
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他已見過很多次。
畢加索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後,成為了無數青年畫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偶像。
從上世紀初,直到現在,有無數人都在模仿他的畫風、臨摹他的畫作。
在這些人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藝術大師,比如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達利,就曾是畢加索的忠實擁躉。
眼前這這幅油畫,顯然是另外一位崇拜畢加索的畫家所創作,而且水準不錯。
給出準確的鑒定結論後,蕭然也給出了這幅畫作的估值,10萬美元。
聽到這個估值,西爾維婭她們都非常失望,紛紛歎氣不已。
這跟她們期望的上千萬美元估值,可以說天差地彆。
接二連三發現的那些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藝術品,已把她們的胃口吊了起來。
現在的她們,根本看不上這幅估值隻有十萬美元的油畫。
但是,現場卻有人喜歡這幅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