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將軍寡婦妻!
救急即救濟急事。對鄉人來說一般所謂的急事都是有孤寡老幼、生老病死引起的。
張家元沒故意吊著眾人,長話短說解釋了一下。
然後當即宣布了可領族田出產的人
一,所有生孩子的婦人。每生一個孩子,不論男女都可領五斤小米。
這一條剛說完,眾人一片嘩然。
這年月講究個多子多福,又因夭折的多,所以誰家不是可著勁兒的生?這樣一算,生十個八個的一個婦人能淨賺四五十斤小米?
而對生的多了不重視、日子難過、或者婆家就是故意的等等各種原因不能好好做月子的婦人來說,若是有這五斤小米再加上自家少補點,不論生幾個都能做個不錯的月子了。
再不濟這些小米也能讓家人飽吃幾頓。
所以人人都高興。
隻是人心難測,這不就有人挑刺了。
生個孩子而已,那個女人不生孩子的?憑啥先接濟她們?
若挑刺的人隻是男的但也算了,關鍵還有女人跳出來。
時下上上下下奉行男女大防,鄉下雖然沒老學究們講究,但一般這種熱鬨的場合,年輕的婦人、小姑娘們大多卻不會過來。
畢竟這種熱鬨的地方向來被八婆、潑皮無賴喜歡,一不小心惹上了他們,就是被說兩句對這些本分的女子們來說都是傷害。
不過那些特彆厲害的年輕婦人和歲數大的婦人卻不用避諱了。
如今挑刺的就是她們,古往今來婆媳都是冤家,妯娌也是對頭,自然就不盼著對方好了。
張知慧不高興了,脆生生的道“女人怎麼了?你們誰不是女人生的?”
張申氏無奈的斜了她一眼,委婉的勸道“咱們鄉下的孩子都是吃親娘的奶長大的。想一想,其實女人吃了也相當於孩子吃了。隻要費一點東西大人孩子都能養的白白胖胖的。”
說完,她眼裡湧起了起了淚水,她想起了兩個兒子。若當年她能有現在的吃喝,他們也不會早去世?
若他們身體健康的活著能讓五房占他們大房二三十年便宜?
還有本家這些人,為什麼敢打過繼的主意?因為他們小二房這五房缺人。
張家善自闖了大禍逃跑已近三十年,他當年逃跑時隻定了親自是沒有後的。當然,他可能在外麵成家立業了,但這麼多年音訊全無,其實家中這些人在心裡已已認為他凶多吉少。
大房、二房、四房倒是有後,但其中也存在著凶險
大房兩子已逝,隻剩下一個金孫。
二房唯一兒子體弱多病。
四房也有一個獨子,他還回過老家,但自他守父孝離開後,十幾年沒聯係,是生是死誰知道?
也隻有五房有三個兒子,但就算過繼給三房和四房也才平均一家一個。
何況,張知青新近去世,張知壯成親多年沒後。
所以有時候真怨不得本家人心大。
這時,六老太爺上場了他用蒼老的聲音一錘定音“老話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子嗣是大事!白給你糧你都不要,那接下的話也彆說了。”
挑刺的人急忙住口。
這些挑刺的人還是有些小聰明的,明白如今他們是說不得了,但他們到時候可以把糧昧了,隻要壓服下家裡人,族裡也不會去各家各戶盯著看誰吃。
因為啥好事總是有不滿意的,未免節外生枝,張家元乾脆的把剩下三條一股腦兒說了“二,守寡的婦人,隻要不改嫁每月領三十斤糧。
三,父母雙亡、失孤失恃的男女孩童,不論有沒有叔伯爺奶,十歲以下每月十斤糧,十歲以上二十斤,直到十六歲。
四,六十以上的男女老人,六十至七十每月領十斤細糧,每增加十歲加十斤,以此類推。
而若是無子女的老人則每月再加三十斤糧。”
劉二女在五房正屋裡聽見,心裡十分高興,臉上便帶出來了。
她也知道如今他們五房情形不好她不該如此喜形於色,但她實在忍不住。
畢竟按剛剛所宣,即使五房不出那每月四十斤的糧,他們也能從族田領。
而院中一群人卻沒啥需要顧及的。
他們越聽越激動,這可是家家都有份啊!
一群人圍成一團議論紛紛,院中鬨哄哄的。
六老太爺眼鋒一掃,擺擺手道“行了,彆圍著了,該乾啥乾啥去。這些算啥?等家元過些日子辦成一件大事,說不得能為族裡辦個族學。到時咱們家的孩子也能認認字,不至於做睜眼瞎。出息的在外麵也能找個體麵活,甚至考功名做大官都有可能。”
一群沒散開的人更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