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將軍寡婦妻!
與以往相比,也許是因為張家元說了刻薄話;也許是感覺到不好;或者是張老五也正想辦兩個兒女的婚事,又怕張楊氏搗蛋;這次張家元的命令五房的人再不敢陽奉陰違。
張楊氏好說,簡單收拾一下,當天就被迫搬到西屋去了。
但張知少兄妹倆的婚事卻不好乾淨利落大刀破斧的定下。
畢竟這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不能草率。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個好媳婦,影響三代人’這都不是白說的。
這時,雖然有休妻也有再嫁,但若不是真無路可走真沒幾個那樣做的。
再說還有想挑一挑的心事,誰都不想把自己孩子看低了。也許還有更好的呢?定的早了,再有好的不就可惜了嗎?
對張老五這樣一輩子就掙紮在土地上的農人來說,除了生死。
他一輩子差不多再為兩件事而拚博
一是蓋一座好房子。
自古以來,朝代起起落落,這片大好河山上的百姓換了一批又一批,但對土地和房子的執著卻是刻在骨子裡的。
在村裡有一座房子那是十分體麵的事。娶媳婦那是十分能加大分的。
二是娶媳婦。
傳宗接代不管那個朝代都是大事。
從‘忠’來說,添丁加稅這是為國敬忠。從‘孝’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大孝。
而從私心小義來說,好處更多了。
人多力量大。
在鄉下,人丁興旺在不禁是對外人的一種震懾。
也是為了活下去。畢竟這時多是個靠人力吃飯的,有很多重活女人是做不了的。
所以,可見娶媳婦多麼重要。
言歸正傳。
張知少兄妹是張老五最小的子女,也是唯二的沒成家的子女。安排了他們後,他們夫妻倆接下來的日子就剩下含飴弄孫了。
張知少是小兒子,他們夫妻都偏疼。
張貴英又是個不尋常的。
彆看平常隻聽張楊氏喊的高,其實張老五對女兒的‘貴’命也深信不疑。畢竟這是個名正言順信天信地信鬼神的年代。
如此張老五那得不慎重?
他恨不得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做這兩件大事。
因為張楊氏已被懲罰了,這兩樁婚事的前後她是不能親自過問了。
其他能出麵的張申氏妯娌又在縣城,兩人家裡都是一攤事離不了家,張老五隻能自己來。
他不能親自去相看,也不知道那家有合適的,但這不是有媒婆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時媒婆可是正正經經的行當。
五姓村就有一位出名的媒婆——高媒婆
她不禁在村裡,在縣裡也是小有名氣。
高媒婆高媒婆,從她的姓就看出來她娘家在村中高家峪。
至於現在她兒女都大了還叫高媒婆,一是因為叫慣了,二是她是村裡少有的招贅女兒。
她娘家三四代都是做媒的,在這個不能隨便出外做工掙錢的朝代,媒婆也是個好活計。
從張家到高媒婆家走路過去也得老大一會兒。
張老五不想費勁,乾脆讓人捎話兒。
這是村裡一種傳信的方式。
這也是兩家離得遠。要不然麵對麵住的,哪怕中間隔著兩裡地,喊一嗓子就行了。
至於捎話的人會不會傳出去?張老五巴不得呢。他這是喜事,恨不得十裡八鄉都知道呢,那會怕?
高媒婆來的很快。
頭一天傍晚回家,媳婦把事告訴她。隻隔了一晚上,第二天她就上門了。
她常在外麵跑,彆的不敢說,縣裡各村各家有多少沒娶媳婦沒嫁人,都是什麼品行,大概有啥家底,有個什麼要求,她幾乎門兒清。
所以根本不用耽誤多少時間。一晚上足夠她琢磨出匹配的人家了。
到張家後對是張老五主導的此事,她沒覺得奇怪。
張家五房的事在附近村子都傳遍了,她這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比旁人知道的隻有更多。
要她說張楊氏那樣吃裡扒外的女人也就是遇到張家這種厚道人家,換個刻薄點的試試?
當然,她也是女人,她也理解女人的心思。甚至她也見過知道不少私下補貼娘家的,但也沒向張楊氏那樣過分啊。
那已經不是補貼,那是把張家的東西都搬楊家了。
張家碰上張楊氏這種媳婦也是倒了血黴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怨不著彆人,誰讓張老五好色呢?
當年張老五夫妻的煤就是她娘做的。
她娘做了一輩子的煤,什麼樣的人沒見過?當時就不看好這對兒。也是可憐張老五他娘還好心相勸來著,那知張老五鐵了心的鬨騰。
唉!張老五若老老實實聽母兄的話,也不會是現在這種光景。
看來老祖宗留下來的那句‘娶妻娶賢納妾納色’話是對的。
就是不知道張老五記住教訓沒?
高媒婆一邊想著,一邊不經思索將能結親的人選都詳細的說了。
都是能門當戶對的女孩兒。
至於張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