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一直想趕走溫泫臣,至此徹底落敗。郭家全部調往利中,從此到楊沅手裡討飯吃。
他們原本在利東的根基,溫泫臣礙著郭浩老帥的麵子,一直不好下手清理,現在朝廷替他出麵,徹底解決了。
楊沅此前派東瀛三女深入利東,是認真做過一番調查的。
溫泫臣任利東帥臣期間,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至於說他當初因為郭家後繼無人,成為郭家軍統帥,如今戀棧不去,這也是事實。
可是在朝廷看來,誰規定這地方就是必須你們郭家世襲的?
現在溫泫臣已經主政利東十多年了,一直做的也還不錯。
朝廷沒有道理把他調走,給郭家讓位。
老帥郭浩確實是一代名將,勞苦功高,但朝廷也沒虧待了郭氏後人呐。
至於曾經進京告禦狀的郭玉岫郭姑娘,楊沅這邊也早查明白了。
郭浩老帥生有四子,長子郭淮,也就是郭玉岫的父親。
他病死之後,由其二弟郭棣接任了開州經略安撫使。
郭玉岫一直認為這是二叔奪了她幼弟的產業,悲憤莫名。
可是,這就和郭家一群人悲憤於溫泫臣竊占了郭家的產業一樣。
誰說這利州東路就是你郭家的?
誰說這開州就是郭家長房的?
根本就是一場拎不清的鬨劇。
郭家的人也不是沒想過鬨上一場,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這權力、這地盤,就是他們家的。
由此也可見西軍三帥臣長久以來,確實是滋生了藩鎮自立之心。
而且,由於溫泫臣曾是郭浩老帥的部下,在他們眼中,一直就沒有什麼威懾力。
可問題是,楊沅和劉錡兩位大佬就在利州東路邊兒上,隨時可以帶兵進入利東。
鬨事?
一個動不動就喜歡先斬後奏的,
一個威名能止西夏小兒夜啼的,
郭家舊部思量再三,還是放棄了鬨事的打算。
郭家人往利中就任去了。
說起來,朝廷對他們也夠可以的了,郭棣可是實實在在的高升了。
副都統製,距都統製也就半步之遙。
郭家其他子嗣,也大多得了官職。
隻要勤於公事,屢立戰功,也未必就沒有機會重振門楣。
隻是那位偏執的郭姑娘,未必想的通。
不過,以楊沅如今的身份地位,會在乎她想不想得通嗎?
楊沅根本沒想起她來。
在郭家接受了現實,離開利東,遷來利中,並且拜見他之後,楊沅就回轉劍州隆慶府去了。
他來利中南鄭城期間,就利用曆時一年多已經快要完工的馳道,同大理國楊連高保持著密切聯係。
楊連高舉事在即,楊沅的金山正在向他招手呢。
楊沅現在就等著親自帶兵,南下平蠻,兵進大理。
在立下開疆拓土之功的同時,開始對金山的開采。
這金山一開,他就有了錢,隻要有了錢,何事不可為?
……
楊沅啟程返回隆慶府途中,就收到家裡來信,說是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是高麗國的王帥夫婦。
楊沅與金玉貞之間的關係,盈歌是知道的。
很顯然,盈歌並沒有對鹿溪隱瞞,否則鹿溪也不會專門派人給他報信。
聽說金玉貞來了劍州,楊沅甚覺歡喜。
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他又有那個能力,不可諱言,他的確放縱了自己。
但是他是喜新不厭舊,對於他擁有過的女人,是從心裡留著一份情的。
與高玉貞久不相逢了,對這位滿是異國風情的美人兒,他也歡喜於再度相逢。
更何況,金玉貞生下兒子以後,第一時間就派人來大宋向他報信了。
他知道在高麗也有他的骨血。
雖然他兒女眾多,可也不會因此淡漠了父子之情,他也想親眼看看自己的骨肉。
金玉貞一家四口,在向楊府遞上拜貼,道明來意之後,就受到了楊家主母宋鹿溪的親自接見。
接著,鹿溪就在楊府單獨辟了一處院子,供王帥夫婦和泰熙、從楊居住。
泰熙見了楊家如此安排,不禁暗暗咂舌。
沒想到姐夫在這個大帝國的封疆大吏麵前,這麼有麵子。
如果不是視作至交好友,怎麼可能在後宅裡單辟院落,款待客人。
因為受姐姐影響,泰熙心裡其實一直有點看不上自己這個姐夫。
不過,現在王帥在小泰熙心裡,份量便陡然加重了好多。
小泰熙天真地想:其實姐夫也挺好的,幸虧自從有了孩子,姐姐和姐夫便恩愛起來了。
要不然就憑姐夫這麼大的本事,還真未必會一直讓著她。
他們已經趕到隆慶府三天了。
因為楊沅還沒回來,他們住的又是後宅的跨院兒,可能是為了避嫌吧,王帥每天天一亮就出門兒,至晚方歸。
川峽靈秀,因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此地美人尤其眾多,王帥這三天真有如魚得水的感覺。
坐在青樓裡,王帥公子左手摟著一個“乖”,右手抱著一個“俊”……
他不理解,怎麼會有人樂不思蜀呢?
樂不思高麗才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