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涼山州的土兵對宋國治下的烏蒙地區發起了戰爭。
為了一戰告捷,他們沒有沿著商道進入大宋,而是從高山叢林中迂回過來。
山高入雲,懸崖斷壁,陡峭的羊腸小路,毛竹雜草遍布、藤蘿纏繞。
哪怕是對從小就熟悉了叢林的涼山土兵來說,穿行其中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好在已經進入十月中旬,近來沒有下雨,否則道路將更加難行。
山連著山,似乎永遠沒有儘頭。
夜晚,他們就宿在深山叢林裡,啃著乾糧,就著泉水。
夜裡還有蚊蠅蟲蛇,叮咬造成的紅腫、腹瀉、疥瘡等,哪怕是對有了一定身體抗性的土兵們來說,也是一個艱巨的考驗。
所以,非戰鬥減員也是必然的。
不過,收獲也是巨大的。
他們進入烏蒙地區後,一路奇襲,在沒有驚動其他村寨的前提下,已經一連拔掉了幾座寨子。
所過之處,燒殺搶掠,把能擄奪的都擄奪走了。
直到他們潛入烏蒙地區的第四天,才有一個幸存者找到了暴蠻部落的首領,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烏蒙屬於大宋,但是就和烏蠻三十七部屬於大理國,實際上卻近乎獨立一樣,烏蒙七蠻也是如此。
烏蒙七蠻抗拒大宋駐軍,抗拒大宋委派流官,抵觸大宋朝廷實施任何治理措施,隻願意保留名義上的臣服和歸屬。
這裡和敘州還不同,敘州地區是有朝廷設置的流官的,雖然……政令不出府城。
因此,暴蠻部落的大鬼頭得知這個消息又驚又怒。
他馬上傳檄給其他六蠻大鬼頭,商議拒敵之策,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向潼川路經略安撫使楊沅彙報並求救。
他們擔心,一旦引了朝廷的兵馬來,那就請神容易送神難。
他們自信,自己能夠應對來自涼山土兵的攻擊。
實際上,他們和涼山土兵本就是同祖同宗,同樣的民族和風俗習慣,誰比誰差?
不過,莽莽群山就是最好的掩護,探聽敵軍的行蹤倒是不難,想以優勢兵力對敵人進行圍殲卻是難上加難。
因為每每不等他們趕到,涼山土兵已經燒殺搶掠一番,複又隱入大山,逃之夭夭了。
……
這個時候,甘泉的火器兵團還有人渣軍團已經在趕赴敘州的路上了。
烏蒙七蠻遭遇了大理涼山土兵的攻擊。
敘州則是三蠻圍攻流官知府治下的州城。
火器演練和模擬對戰,是這支火器部隊早就熟練了的。
但是不真正投入戰鬥,那就永遠是紙上談兵。
楊沅對他們投入了重金,也投下了重望,但他深知這一點。
所以,他並沒有因為對於這支武裝的重視,就把它當成碰不得的寶貝疙瘩。
必須把他們丟上戰場,去經曆真正的生與死的洗禮,它才能變成真正的寶貝。
至於人渣兵團,現在似乎是產生了人格分裂的人群。
長期嚴苛到了極點的軍紀管製,讓他們聽到軍令時,會本能地就去遵從。
但一旦放出去,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的時候,他們可以把壓抑良久的暴戾、殘虐、冷血,演繹到極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已經練廢了。
他們在軍營中各種克製、堅忍,一旦離開管束,就會肆意張狂,為所欲為。
這些人,已經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楊沅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第三梯隊的出發。
他將要隨著第三梯隊一起出發。
因為,第三梯隊根本不是為敘州準備的,而是過敘州、穿烏蒙,直抵涼山州的一支奇兵。
自楊沅入主川中以來,他設官分職,安撫軍民,整頓吏治,建立團練、大興文教、修繕道路……
每一樁每一樣都要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大洗牌。
有人從中獲益,成為他的堅定擁躉,就必然有人從中失利。
隻是憚於楊沅權柄日重、手握大軍,某些豪強既便有所不滿,也隻能蟄伏不動。
不過,他們也在等待機會。
如果楊沅敘州平叛大敗,他們就可以發動他們的力量,從民間輿論到朝堂之上,向皇帝施壓,進而作用在楊沅身上。
所以,為了讓楊沅吃敗仗,他們會不會做點什麼呢?
有鑒於此,楊沅日漸壯大的有由內記室”掌控的秘諜三駕馬車,已經開動起來。
宋老爹統馭的一部,深入戰區搜集情報。
藤原姬香統馭的一部,則散布於川中各部。
他們負責監視各地官紳豪強,一旦發現不妥,拿到證據,便可以執行“鋤奸”行動。
而對楊沅來說,即便沒有人暗中下絆子,這一戰對他來說也是至關重要。
這是他入主川中兩年以來的第一仗。
這一仗,他必須一鳴驚人。
……
金玉貞沒想過小妹對楊沅會那麼厭惡。
她不明白何以如此,畢竟在她心裡,她的愛郎可是很完美的,叫她想起來都心癢癢。
不過,小妹既然不喜歡,倒是免得她糾結了。
所以從這天起,她早晨不再拖著小妹起床去看楊沅練拳舞劍。
中午她也不再拉著小妹去和楊沅共進午餐。
因為不需要為小妹製造機會了,王帥也被她打發走了。
王公子拍拍屁股,就高高興興地去找他那數日不見甚是想念的川妹子們去了。
而午後楊沅若有了時間,金玉貞會陪著他。
他們下棋、他們散步、他們喝茶、他們撫琴、他們吹簫,他們談天說地。
很多時候,從楊也是帶在他們身邊的。
現在從楊對楊沅迅速熟悉起來,一看見他就興奮地往他身上爬。楊沅知道金玉貞不能一直住下,而自己又要出征在即,所以想儘可能地多陪陪她。
金玉貞知道自己這小妹活潑好動,她又厭煩楊沅,便貼心地安排隨從侍婢,陪著泰熙去隆興府城閒遊散心。
隻是,玩心重可不代表喜歡遊山玩水,尤其是一個人的遊山玩水。
逛了兩天,泰熙也就沒了興趣。
於是,她就隻能每天看著楊沅和姐姐你儂我儂、脈脈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