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詢問一下就知道了,另外,你有沒有從他的走動看出來他是有功夫底子的,一個有功夫底子的人,會乾一個泥瓦匠的小工,我感覺很可疑。”
“明白了,我這就回家問一下,說實話,我們家的親戚,還真的沒有會功夫的,你這樣一說,我就更加疑惑了。”
鐵牛之所以和二驢子表明這件事情,就是不想讓二驢子在這件事情上栽跟頭,要真的是這個人有問題,那就說明這些人已經無所顧忌,瘋狂到了已經把鐵牛沒有當一回事到了什麼地步,剛殺了二三十人,他們一點的記性都沒有。
二驢子著急忙慌地走了,不一會,院子裡就傳出了汽車啟動的聲音,油門轟鳴著離開了鎮政府。
國安局的辦事效率真的是很快,下午剛上班就已經將資料通過秘密渠道給送到鐵牛的案頭,鐵牛詳細閱讀起來。
一九四五年倭國天皇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之際,一群狂熱的武士道精神的關東軍駐北方的狂熱分子,不相信倭國投降,以為是華夏故意搞出來的投降聲音錄音。
當時,我國很多僑民在一九三一年倭國入侵華夏北方時,將這裡當成了沃土,不遠萬裡遷徙華夏北方定居,並在這裡生兒育女,由於戰爭,大多數倭國男子都上了前線,留守的多數是倭國女子以及兒童。
在倭國天皇通過廣播將投降的消息傳播給世界各地的時候,那些旅居華夏北方的倭國華僑已經考慮回歸倭國,可是,當時的條件,他們很難回國,關東軍一部分被蘇聯聯軍消滅大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帶往遠東,成為了勞工。
這些留守在華夏北方的婦女及兒童,成為了那些武士道狂熱分子的目標,通過以回國為欺騙借口,裹挾著一萬多名婦女兒童,總共有三萬多人鑽進了長白山密林深處,杳無音信。
在送過來的所有資料裡,根本沒有國軍以及關東抗聯的任何部隊番號信息,這就成為了鐵牛調查這件事情的盲點,可以說,無從調查。
三四萬人消失在長白山山脈,按照當時的時間,以及狀況,很多的猜測,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說服鐵牛,因為,三四萬人在當時以及幾年後的搜索中,連一件衣物都沒有搜索到,這就成為了一件謎團深深縈繞在鐵牛的頭腦中。
鐵牛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突然,他想到了大梁山山體滑坡的那座山洞,腦海中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一幅畫麵。
三四萬關東軍以及那些被關東軍裹挾的婦女兒童,進入到長白山脈的身影,鑽入到深山老林之中,為了迷惑國軍以及抗聯的圍剿,開始時,和國軍通過電台取得聯係,後來,在進入到某一個區域,也就是他們的藏身之所,切斷了聯係,這就是那些,倭國關東軍的陰謀。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分析,這也是倭國人的陰謀。軍國主義再次侵略的布局,鐵牛想起了井邊太郎給他的那幅藏寶圖,曾說過,倭國部隊在各個侵略國家,搜刮到的大量錢財,有很多是沒有運回倭國,大多數就地掩藏。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要再次尋找合適時機,再次發起侵略戰勝,那些事再次侵略的資本,鐵牛有理由相信,關東軍在一九三一年入侵到一九四五年戰敗投降,這十多年的時間裡,肯定是做好了很多的布局,也做好了失敗的布局,這就是倭國人的長遠戰略規劃。
那麼,三四萬人的消失就可以分析得出,他們是躲進了一個避難所,就像大梁山神秘山洞一樣的避難所,等戰爭平息,再次出來,配合他們國內的組織,裡應外合,破壞華夏的良好社會秩序,來滿足他們侵略的野心。
鐵牛在本子上寫寫畫畫,詳細的分析著,倭國三四萬人躲進了長白山事先挖好的山洞躲藏起來,在戰事平息下,以山民等方式獲得合法公民證明,作為他們賴以棲身的證明。
就這樣昔日的侵略者,搖身一變成為合法的華夏公民,慢慢積蓄力量,為倭國軍國主義者的再次入侵做著準備。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他們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到華夏建設中,通過金錢等方式,獲得華夏百姓、政府的信任,在政府或者軍隊等重要部門任職,也就是像江家的那種。
鬆遼省的王家、長白省的柳家、東遼省的何家以及京城的顏家,這些家族的崛起以及他們的繁衍生息,就已經明確了倭國關東軍那三四萬人消失後,再次進入到社會,成為社會的中堅的最好佐證。
那麼,調查的途徑就非常明確,一個是他以前設想的,邊緣山區、鄉鎮、縣城,那些都是三四萬人隱藏的最好地點,以及,取得合法華夏身份的途徑。
再有就是經常往返於華夏和倭國的人,他們會以旅遊、商務、留學等方式和借口往返於倭國與華夏之間,傳遞著再次侵略的信息,沿著,這些人的行動軌跡,就會挖出一大批當年關東軍失蹤人員的蹤影。
鐵牛想到這裡,抓起了電話打給了徐武,他是想給徐武一個調查思路,順著這個思路,能夠挖出那一批隱藏在人民內部的破壞分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五哥,你發過來的資料,我詳細看了,你看了沒有?”鐵牛在徐武接聽電話直接問道。
“我也正在看,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有一點疑問,為什麼這些資料沒有關東軍進山的地點,還有國軍的哪個部隊番號,這些兒都是模糊記載?”徐武在電話裡向鐵牛提出了他的疑問。
“嗯,這一點有懷疑的地方,還有就是,這些國軍以及解放後再次進山尋找的部隊番號也沒有記載,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那你有什麼想法,咱們一起分析一下,我總感覺這其中隱藏著很大的陰謀,這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