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仇!”
“報仇!”
五萬黃巾士大喊大叫,氣勢驚人。
後麵的人根本不清楚前方發生了什麼,本能的跟著喊了起來,聲音傳向了軒轅關城牆。
丁原聽著遠處傳來的喊聲莫名其妙,不過看著遠處似乎是要進攻軒轅關了。
秦末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諸位將士!我軍至此已行兩千餘裡,隻有來路,而無歸途!不破洛陽,誓死不歸!一過此關,便是旋門!列位將士,隨我洛陽慶功!”
“願聽軍令,萬死不辭!”
黃巾將領帶著所有黃巾軍齊聲高喝,聲震山林,氣勢衝霄。
秦末見狀拔出長劍,高聲喝道
“進攻軒轅!”
進攻的鼓聲響起。
一時間喊殺之聲衝霄而起,氣吞山河!
黃巾軍開始了向前推進,氣勢洶洶,看起來頗具威風。
不久,戰鬥開始打響。
一萬餘人的先鋒部隊推著攻城的器械向著軒轅關緩慢靠近,而城牆上投石車頓時拋起了帶火的巨石,砸向了城牆下麵的黃巾軍隊伍。
黃巾軍被巨石擊中,頓時出現一片傷亡,但是依舊堅持前進,而且將領們的勇敢激勵了黃巾軍的士氣,讓黃巾軍的前進速度加快了許多。
“放箭!”
丁原看著離城牆不遠處的黃巾軍大吼道。
“咻!咻!咻!”
箭雨如同暴雨般向下傾瀉。
黃巾軍的前鋒部隊不斷有人被箭雨擊中,鮮血流淌,紛紛倒下,鮮紅的血液混雜在黃土中,看起來觸目驚心。
一名黃巾統領見狀,大聲怒吼道“躲進木幔車下麵!繼續進攻!”
木幔車,是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
是用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能對拋射物進行緩衝,從而減少傷亡。
黃巾軍冒著箭雨和飛石,奮不顧身的前進。
城牆上的丁原見狀皺緊了眉頭。
心裡不由得有些著急,這些黃巾賊的確悍不畏死,他擔心自己守不住軒轅關。
今天隻來了五萬人,肯定是為了試試水。
保不齊哪天四十九萬大軍就發動總攻,靠人數也能懟下整個軒轅關的。
丁原的想法剛一落地,就聽到城牆下喊殺聲越來越大,顯然黃巾軍已經衝到了城牆下麵。
指揮作戰的一名黃巾統領,見前鋒部隊搭好飛橋,立刻命令重弩手將弩箭射向遠處的城樓。
飛橋是保障攻城部隊通過城外護城河的一種器材,又稱為“壕橋”。
這種飛橋的製作方法很簡單,用兩根長木頭,在上麵釘上木板,為了搬運方便,在下麵安上兩個木輪就可以隨軍行動了。
如果護城河較寬,還可以將兩個飛橋用轉接軸連接起來,成折疊式飛橋。
搬運時將一節放在另一節的上麵,當準備攻城時,就把上麵的一節放下,搭在護城河的兩岸,就是一座簡易的木橋。
很適合後麵的攻城部隊衝鋒。
而重弩,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箭矢以堅硬的木頭為箭杆,以鐵片為翎,大小如同標槍,射程可達1000米以上,名副其實的大殺器,除了被廣泛用於野戰外,還可用於城市間的攻防戰。
這玩意發射的時候頗為壯觀,近距離可直接釘到城牆裡麵。
城牆多為土夯,齊射的時候,數以百計的“標槍”釘入城牆,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緣而上。
“放!”
黃巾統領怒吼一聲,幾十輛三弓床弩齊刷刷的向著城牆發射。
“轟!轟!轟!”
沉悶的聲音響起,一支支巨大的標槍向著城牆飛射而去,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然後重重的插到了城牆上。
不少黃巾軍借此向上攀爬而上。
“倒熱油!”
丁原大喝一聲,指揮著作戰。
城牆上立刻倒下一桶桶熱油,潑灑在還在攀爬的黃巾軍身上,瞬間,火光熊熊燃燒,黃巾軍發出痛苦的嚎叫,滾燙的熱油潑在身上,瞬間就將衣服燒穿,皮肉翻卷,冒著青煙。
“啊!”
“好燙,好燙!”
“救命啊!”
“不行了,救我!”
“”
黃巾軍發出了慘絕人寰的叫聲,不少人直接從城牆上摔下,跌落地麵,直接摔死。
城牆上的箭雨還在繼續,一波接一波,不斷射下,黃巾軍的傷亡越來越大,慘叫聲也愈演愈烈,不斷有人倒下,有人繼續向城牆上攀爬,有人摔下去,一片狼藉,血腥味彌漫著城牆下方。
秦末站在遠處戰車上,臉上鐵青。
剛才前鋒部隊連城牆都沒爬上去就死得差不多了,這些還是精銳,但架不住這麼損失。
“軍師,繼續進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