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大周天啟二年,12月23日,薊門,陰。
上午,薊門碼頭,響起了鐘聲,這時有重要人物到達。
不過影響不到碼頭,畢竟,碼頭分為軍事還有民用的,不搭。
熱鬨的碼頭,就更加熱鬨了,過年前很是繁忙,迎來送往,年終審計等等。
“這鐘聲怎麼響了?”
一看就是事務本部中稅務部的,畢竟收稅的人,服裝明顯不同於其它的部門,典型綠裝,整潔,袖標,稅字,大寫著。
“看來是有重要人來了。”
同行,一人為私,兩人為公,這兩個都是稅務部的,按照慣例,每次收稅至少要有兩人。
“看這架勢應該是江淮的人來了,不過就算是江淮的也不用響鐘吧?”
年輕的疑問。。
“寡聞了吧,估計是王總督他們回來了。”
年長的一臉肯定。
“你咋確定的?”
年輕不服。
“嗬嗬,你不懂,咱們大將軍當年可是有幾個好兄弟的,王總督他們和張總督是一樣的,你看著吧。”
年長的,看著小年輕一臉的疑問,急忙肯定。
“這樣啊,你咋知道的?”
“想當年,我可是老薊門人,可是去過江淮的,要不是後來年紀大了,說不準現在就是千將了。”
“叔,你竟吹牛。”
“你個小兔崽子,要不是你老爹,我能這麼照顧你,回去告訴你爹去。”
年長的臉上掛不住,他當年確實去過江淮,不過沒打上仗,就送了幾回糧草,就擔驚受怕,退役了,後來托關係,再加上咬牙識字,成為收稅的一員,吃上了公家飯。
“彆,叔,您可彆和我爹說,我錯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年輕吃過苦,父愛的鞋底,厚。
“哼,走吧,這段時間有的忙。”
兩人就是單純的日常扯淡,不涉及其它,聊聊挺好。
這是現在張濤勢力範圍的大致情況,人們不再壓抑,基本上勞動,就會有收獲,反正餓死人的情況基本是沒了,一個人物資豐富,海裡的魚多,另一個是安全,收稅不高,所以,現在沒人說大周了,大周是什麼,不知道。
……
征東大將軍府。
張濤可沒有出去迎接江淮的人,不過大彪領著人去了。
張濤通過高倍望遠鏡,看的一清二楚。
來的人不多,章子,拓跋都來了,還有一部分軍中的領導,充其量也就百十來號人,而裝物資的船,足足5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