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在大乾帝國成立後,官道,開始改名。
國道,州道,在下麵就是郡道。
國道,寬至少50米,豪橫,夠十架馬車通車,雙向。
當然,有的地方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新一輪的基建開始。
從淩霄市這裡前往冬宮,可以從碼頭乘船到東州港口,再經過國道,穿行東州南北,就可以到達。
東州這些年發展挺好,國道修建是符合標準的。
淩霄市政府。
張濤主持離開前最後一個周例會。
“南陽郡成為直轄郡可行性報告要有,中央,區委會派人去評估。
雍州軍隊整編要快,留下的時間不多了。
後勤部,要給予益州會戰一定支持,記好帳冊。
西南局主任,由大元帥擔任,這次西南會戰由他負責。
益州暫不設立益州刺史,益州總督。
關於海州在南大陸開辟港口,中央要派人過去慶祝。”
張濤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
“望諸君精誠團結。”
都是務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益州。
“總理大臣,負責。”
張濤再次點名。
“是。”
總理大臣,習慣了。
“散會吧。”
……
大乾建國元年,開業元年,6月9日,淩霄市,天氣,晴。
帝國碼頭,原薊門碼頭。
張濤的旗艦,停在岸邊。
送行人員,頗多,總理大臣難免有些形式主義,畢竟這是大乾帝國成立後,作為一國之主第一次出行。
張濤的兩位皇後還有孩子們都已經上船了。
大彪的家人也在。
“回去吧,看好家裡,有事情可以飛鴿傳書。”
張濤還是給總理大臣麵子。
“是,至尊。”
總理大臣答應歸答應,還是不動,就是在等張濤登船之後,才會離開。
帝國碼頭,這裡是軍用的,所以不用封鎖,百姓過不來。
“嗯,走了。”
張濤沒有強求,帶著大彪他們上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