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瑛在刺史府召開高級軍事會議。
包括太師蕭嵩、朔方節度使皇甫惟明、北庭副都護杜希望、蒙州刺史顏真卿,以及李泌、李白、李嗣業、仆固懷恩、南霽雲、宇文斌等人俱都出席。
為了表示不拿骨力裴羅當外人,李瑛命吉小慶代表自己前往驛館,將這位回紇首領也邀請到了刺史府,共商國事。
李瑛首先將自己的戰略道來:“孤身為天策上將,理當為大唐開疆拓土,征討四方。故此決定,明年開春之後征討渤海國,力爭早日平定此藩,將東北大地納入唐之版圖。”
蕭嵩立即表態支持:“渤海國王大武藝陽奉陰違,表麵上奉我大唐為宗主國,卻時常偷襲入寇。
屢次侵擾遼東,擄我子民,殺我百姓,甚至跨海襲擊登州,殺我刺史,早就應該傾全國之兵討之。
隻因北有突厥,南有吐蕃,再加上我軍兩次出征,皆被天氣所阻,才讓渤海國竊據東北,張牙舞爪。
我大軍今亡突厥,肅清草原,正該挾大捷之威,一鼓作氣,揮師東北,蕩平渤海。”
蕭嵩話音剛落,皇甫惟明、杜希望等人紛紛表態支持李瑛,願以天策上將馬首是瞻,旌旗所指,定當奮勇爭先。
李瑛又道:“聖人當初設立朔方節度使乃是為了防備突厥從賀蘭山入寇,如今突厥平定,孤以為應該撤銷朔方節度使,在草原上改設蒙古都護府。”
在唐朝時期還沒有“蒙古”這個名稱,這片高原大部分時候都被稱為漠南、漠北。
漠北包括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貝加爾湖以南等廣袤的草原地區。
而漠南則包括內蒙古大部分疆域,甘肅、長城、黃河以北的草原、戈壁地區,以及大興安嶺以西的大片草原。
漠南加上漠北,就是二十一世紀的蒙古高原,李瑛現在賦予這片地區“蒙古”的稱呼,算是提前了幾個世紀。
但蒙古這個詞並不是李瑛創造出來的,自從南北朝時期,漠北地區就出現了一支自稱“蒙兀室韋”的部落,他們遊牧的地區被稱為“蒙兀草原”,而唐朝人也稱之為“蒙兀人”,這支部落正是蒙古人的祖先。
李瑛現在把這片草原命名為“蒙古草原”也算是有跡可循,所以蕭嵩、皇甫惟明等人也沒有什麼意見。
蒙兀人隻是一個萬餘人口的小部落,稱之為蒙兀草原總比叫做“突厥草原、回紇草原”好了許多,那樣豈不是變相承認這片草原自古以來就是人家的地盤?
而叫做“蒙古草原”無疑可以避免這樣的歧義,而且“蒙古”和“蒙兀”雖然發音接近,又不完全相同,就問問蒙兀人敢說這片草原是他們的嗎?
如果蒙兀人敢這樣說,不用大唐出手,草原上的突厥、回紇、契丹、葛邏祿等部落就能把蒙兀人收拾的爹媽都不認識!
事實上,這片廣袤的高原在太宗、高宗時期曾經設置過安北都護府以及單於都護府,甚至還有短暫的瀚海都護府、燕然都護府。
如今李瑛把這些舊製全部棄用,改稱“蒙古都護府”,就是為了貼上自己這個天策上將的標簽。
讓史書給自己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唐天寶元年,天策上將、唐王李瑛統兵十五萬滅突厥汗國,設蒙古都護府,統轄蒙古高原。
為了避免皇甫惟明不滿,李瑛安撫道:“當然,蒙古都護一職自然應該由皇甫節度使擔任,隻不過是把屯兵所在從靈州遷徙到了蒙州而已。”
皇甫惟明急忙拱手施禮:“突厥既滅,朔方節度使確實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臣豈敢有半點異議?更不敢因為自己是朔方節度使,就覬覦蒙古都護之職,一切全憑殿下差遣。”
“多謝皇甫節度使支持!”
李瑛拱手致謝,旋即當眾下達了自己的部署。
撤銷朔方節度使,改設“蒙古大都護府”,由皇甫惟明暫任大都護,率領三萬朔方軍屯駐蒙州,震懾各部。
由顏真卿繼續擔任蒙州刺史,升多覽縣為覽州,由張巡擔任刺史。升契宓縣為宓州,由高適繼續擔任刺史。
此三地皆屯兵一萬,由刺史掌管,防止突厥人複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