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高力士乃是後宮宦官之首,三大內隨意出入,若是他與皇後蓄謀政變,完全可以當麵密謀,又何必寫在紙上,徒留隱患。
其三,臣懷疑有人謀殺了高力士,蓄意栽贓皇後與太子,還請聖人明察!”
王琚話音剛落,宰相裴敦複也站出來提出疑問:“王尚書所言有理,臣想問一句,高力士死的時候何人在場?”
“高力士自殺之時並無人在場。”
李隆基早就與幾個內侍商量好了措辭,沉聲答道:“他的義子張寶善發現高力士私通皇後的密信,並向朕舉報,這就是朕把高力士關進思過殿麵壁的原因。
朕念在他伴駕多年的份上,並沒有嚴懲於他,給了他一個洗心革麵的機會。
誰知他自感罪孽深重,無顏見朕,遂於昨夜亥時以匕首自儘於思過殿內。”
王琚繼續捧著笏板道:“臣以為高力士之死疑點重重,萬萬不能以此斷定皇後與太子有謀逆之心,還請聖人組織重臣徹查此事,以免造成冤案。”
“大膽王琚!”
李隆基拍案怒斥:“高力士人證物證俱在,並且畏罪自殺,難道這還不能證明皇後勾結內侍,圖謀政變麼?”
楊洄朝旁邊的羽林衛大將軍鄧文憲、國子祭酒徐嶠等人使個眼神,示意他們帶頭站出來支持裴敦複與王琚。
“臣等以為高力士之死確實蹊蹺,應當詳細調查高力士之死,萬萬不可因為一封書信斷定皇後與太子謀反!”
事關前程甚至生死,鄧文憲不敢猶豫,立刻與徐嶠一起站了出來。
楊洄也隨後出列:“臣支持王尚書的觀點,應當徹查高力士之死。”
太常卿趙廷佑、鴻臚卿裴巨卿、戶部侍郎尹籍、禦史中丞裴元禮等數十名大臣紛紛出列,齊聲支持王琚的請求。
“臣等附議!”
甚至除了皇後黨之外,還有一些安分守己的清官站出來支持王琚的看法,認為僅憑高力士的一封遺書就斷定皇後謀反,有失偏頗。
這其中包括秘書監賀知章、中書侍郎嚴挺之、戶部尚書裴寬等人,他們出於公正的立場,都認為應該徹查高力士的死亡究竟有沒有幕後黑手?
身為天策上將府長史的顏杲卿卻猜測高力士的死亡或許和李瑛有關係,所謂的遺書說不定是李隆基的陰謀。
而且顏杲卿知道,局勢越亂,對李瑛越有利。
如果被李隆基成功鏟除了皇後黨,肅清朝堂,反而可以更加從容的集中力量對付李瑛,於是也跟著支持王琚的官員站出來附議。
顏杲卿是李瑛的喉舌,他既然站出來支持調查高力士之死,那些依附於李瑛的黨羽便紛紛站出來跟著支持,包括兵部侍郎郭虛己、京兆府少尹韋陟、少府卿劉君雅、中書舍人王維等紛紛出列表態支持。
李隆基也沒有想僅憑高力士的一封遺書,就定武靈筠的死罪。
如果他願意這樣做,早就可以降旨廢黜武氏的皇後之位,滿門抄斬。
但那樣的結果不能讓天下人相信武靈筠謀反,反而會讓世人認為李隆基毒死李琩在前,搶奪兒媳在後,又栽贓武氏謀反,逼死她隱瞞自己的罪惡行徑。
李隆基想要的是逼迫武靈筠付諸行動,讓她的謀反鐵證如山,這樣就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眼見群情洶湧,支持調查高力士死亡的聲音極大,李隆基便順水推舟。
“既然你們認為高力士之死另有蹊蹺,那朕就任命尹鳳祥、林招隱、黎敬仁徹查此案,調查個清清楚楚。
若是一旦坐實武靈筠勾結高力士圖謀政變,朕不僅要廢了武氏,還要將武氏一族滿門抄斬,太子李琦同樣處以極刑,讓她們母子到九泉之下與高力士團聚!”
楊洄急了眼,不再指使彆人做馬前卒,親自舉著笏板啟奏。
“聖人,調查高力士之死,不應該隻有宦官參與,這樣沒有說服力。臣建議由禦史台、大理寺、刑部的官員一同參與,如此方能服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