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馬上召見使者,命令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急報奏來。
“啟奏陛下,蕭關急報:偽帝李琦命蘇慶節擔任元帥,率領十萬人馬正朝蕭關逼近,目前相距隻剩下兩百裡左右!
蘇慶節任命前安西副都護任師利為先鋒,張蓋世為副先鋒,各統一萬兵馬,目前距蕭關已經不足百裡!”
一身風霜的斥候跪地稟報,聲音急促。
“此外,偽朝庭在長安、洛陽、太原等地都發布了募兵文書,正在各州大肆招兵,宣稱討賊,而且報名從軍的不在少數。”
聽完斥候的稟報,大殿內頓時響起一陣議論,文武百官各抒己見,眾說紛紜。
“京城的兵力實在太雄厚了,一下子就抽調了十萬人,蕭關能不能守住啊?”
“是啊、是啊,聽說這任師利在安西統兵多年,隻是輸給了吐蕃論欽陵的孫子,才被太上皇罷職下獄,沒想到現在竟然為偽朝廷效力,此人可是一個勁敵啊!”
“蘇慶節乃是邢國公蘇烈的後裔,將門虎子,胸有韜略,和他作戰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鎮守蕭關的那個鐵勒人叫什麼懷恩,能不能打贏蘇慶節?我看懸啊!”
望著滿朝官員緊張的表情,李瑛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看來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平叛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武氏集團也不是飯桶。
或者就算李琦母子是繡花枕頭,但長安朝廷畢竟還有李林甫、楊洄、裴敦複、王琚等一幫老臣輔佐,在占據京城的情況下,也並非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
李瑛及自己手下的幕僚們站在上帝視角,可以清晰認定李琦的登基是篡位。
但就連王忠嗣、夫蒙靈察這些手握重兵的大將都看不清局勢,感到撲朔迷離,更彆說那些偏遠州縣的地方官了。
肯定有很多人相信李瑛的昭告,認定李琦強逼李隆基寫下禪位詔書,屬於矯詔篡位。
但同樣也會有人認為李隆基言而無信,先把帝位傳給李琦,後來又變卦逃到靈州傳給李瑛。
抑或是就像長安朝廷發布的昭告那樣,李隆基是被李瑛劫持的,目的是“挾天子以令天下”,利用太上皇謀反作亂。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帝王的家務事肯定更難判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支持李瑛的大有人在,支持李琦的怕是也不在少數。
相比於各州刺史的緊張,王忠嗣反而一臉輕鬆。
所謂的鎮國大將軍聽起來固然威風,可他更願意到軍中統率三軍。
王忠嗣內心深知,失去了兵權的武將就像是離開水的魚,就像是沒有牙齒的老虎,隻有戰場才是自己的舞台。
在他的內心,甚至希望蘇慶節能夠一舉攻克蕭關,到時候或許李瑛就會求自己出麵救火。
當然,為了幫助李隆基報仇雪恨,王忠嗣肯定要率軍殺到長安,消滅武氏一黨。
至於以後的事情,那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瑛目光掃向王忠嗣:“義兄你統率的兩萬隴右軍目前到了安樂縣境內?”
王忠嗣捧著笏板應道:“正是。”
“統兵將領何人?”李瑛問道。
“哥舒翰、張守瑜、高秀岩等人。”王忠嗣答道。
李瑛目光掃向皇甫惟明:“皇甫愛卿即刻南下,先到軍中接見哥舒翰,宣布你接任隴右節度使之事,並命這兩萬人馬火速馳援蕭關。”
“遵旨!”
皇甫惟明捧著笏板領命。
頓了一頓,又問道:“臣到了隴右之後,是否要分一支兵馬走陳倉道進入關中,協助蕭關用兵?”
“不可!”
身為守兵部尚書的李泌立刻站出來反對。
“吐蕃目前軍勢大盛,若是知道我們大唐內亂,肯定會覬覦隴右,皇甫將軍慎重出兵。”
“李卿言之有理!”
李瑛對李泌的建議深表讚成,高聲下令。
“平原縣公王忠嗣)已經從隴右帶來了兩萬兵馬,隴右境內隻剩六萬餘人,不可再抽調兵馬。你隻要小心防備吐蕃入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