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旗鼓相當的正麵對決之中,正是因為李嗣業的勇猛作戰,率領陌刀兵充當尖刀,砍的兵刃都卷了,方才最終擊潰叛軍。
僅此一役,足以確定李嗣業盛唐第一猛將的地位。
當然,這個猛指的是勇猛,而不是軍事能力。
收複長安之後,郭子儀率領得勝之師出潼關攻洛陽,擊敗安慶緒,成功收複洛陽,威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領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加代國公。
隨後,九鎮節度使聯合圍攻鄴城,並由郭子儀擔任統帥。
最終卻因為各鎮節度使令行不一,再加上遭遇狂鳳,唐軍被史思明擊敗,並乘勢追襲,重新攻占洛陽。
鄴城之戰,也是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候遭遇的第二場大敗仗,損兵四萬餘人。
相比於郭子儀,在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都是充當輔助的角色。
他第一次閃光的戰役就是聯合郭子儀參加的嘉山之戰,率領河東軍斬殺兩萬叛軍,連續收複定州、趙州,兵鋒直指幽州,曾經一度逼的安祿山想要放棄洛陽,撤回河北。
在鄴城之戰中,九鎮節度使潰敗,李光弼和史思明打了個平手,在其他各鎮損兵折將的情況下,以微小的代價成功的撤退到老巢河東,固守太原。
隨後的邙山之戰,唐肅宗李亨逼李光弼與史思明決戰,再加上接替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的仆固懷恩不聽命令,導致唐軍戰敗,隻能退守河陽。
李光弼擁有超強的防禦能力,他曾經在常山之戰、太原之戰、河陽之戰三次挫敗史思明的強攻,讓叛軍無法踏入河東,使得河東四百萬百姓自始至終沒有受到叛軍鐵蹄的蹂躪。
太原之戰發生於李亨繼位的第三年,李光弼麾下的河東軍精銳跟隨郭子儀西進靈武,城內隻剩下萬餘人。
史思明與蔡希德率領十萬人圍攻太原,李光弼據城死守,采取挖地道、詐降、反攻的方式硬是死守了半年,讓史思明無法越雷池一步。
甚至就在史思明離開太原返回洛陽火並安慶緒的時候,李光弼反攻叛軍,殺的蔡希德招架不住,全軍潰敗,最終被斬首七萬餘級。
而太原之戰也是叛軍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甚至超過了香積寺之戰。
九鎮節度使戰敗鄴城之後,郭子儀被罷官,李光弼接替了他的兵馬副元帥,成為唐軍的實際最高軍事指揮官。
次年,李光弼戰敗於邙山,但並未撤退到黃河以北,而是慧眼獨具的據守河陽縣城,在洛陽附近紮上一顆釘子。
隨後,史思明調集了十幾萬大軍猛攻河陽,想要拔掉這顆眼皮底下的釘子。
雙方鏖戰了半年,李光弼依舊巋然不動,反而屢挫叛軍,累計斬首三萬。
史思明堪稱叛軍悍將,但可惜遇上了李光弼這個克星,五戰四敗,僅在邙山之戰贏了一場。
返回幽州募兵的安守忠見史思明被李光弼吊打,實在看不下去了,要求跟史思明換陣線,自己去與李光弼一決雌雄。
史思明惱怒不已,佯裝答應,把安守忠從幽州騙到洛陽,殺之,並吞並其部眾。
可憐安守忠叛軍第一悍將,沒有死在唐軍的刀下,卻死在了史思明這個老六的手中,就像李隆基殺掉封常清、高仙芝如出一轍。
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六次大戰,四勝一平一負,戰績確實要優於郭子儀,所以被朝廷上下推為中興第一名將,也算實至名歸。
但李光弼的政治智慧顯然不及郭子儀,不能像郭子儀那樣看清形勢,該退的時候急流勇退,免得功高震主。
在平定了安史之亂後,李光弼遭到李亨猜忌,在江南平叛的時候據守徐州,擁兵自重,不肯來長安朝拜,遭到魚朝恩、李輔國的誣陷,名聲受損。
抑鬱之下,李光弼在五十七歲的時候病逝於徐州,代宗李豫為其平反,輟朝三日,追諡為“武穆”,贈太保。
相比之下,郭子儀的政治水平則高超了許多,在李亨時期被多次免職再起用,並在平定安史之亂後繼續受到代宗李豫的器重。
之後,吐蕃人攻陷長安,郭子儀臨危受命,率部再次收複長安,並在關中、朔方一代抵禦吐蕃對大唐的侵略,多有戰績。
再後來,仆固懷恩被逼反,聯合回紇、吐蕃、黨項等異族入侵河東的汾州、蒲州等地,關鍵時刻又是郭子儀站出來平定了仆固懷恩之亂,保障了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基本盤。
綜合比較,平定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的功勞要略高於郭子儀,因此被推為“中興第一名將”。
但郭子儀庇佑盛唐的時期更長,戰績更多,而且還有治理地方、抵禦外族的功績,故此被稱為“再造盛唐首功”。
兩人交相輝映,在安史之亂後力挽狂瀾,為大唐續了一百多年的命,堪稱帝國雙壁。
李瑛放下茶盞,收了思緒,莞爾笑道。
“嗬嗬……王忠嗣確實是個難得的將才,也不知道他現在到了平原情況如何了,速速派人聯絡他,朕要知道山東那邊的情況!”
李泌拱手領命:“臣遵旨,馬上就派人去平原聯絡王忠嗣。”
“還有,也要加強與魏王的聯絡,看看老八現在兵力如何了。”
李瑛捋著日漸濃密的胡須,沉聲說道。
“喏!”
李泌再次領旨。
李瑛緩緩起身,帶著眾人走到巨大的輿圖前麵,牢牢地盯著臨汾城,斬釘截鐵的道。
“告訴杜希望、安思順、夫蒙靈察等人,無論如何,都要把李欽率領的這三萬人給朕吃掉,爭取二月初渡過黃河,劍指長安!
咱們必須儘快收複長安,騰出手來收拾安祿山、張守珪,絕不能讓幽州叛軍坐大,以免形成燎原之勢!”
顏杲卿、李泌、王維齊聲遵旨:“臣等謹遵聖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