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早就說了,太原郭氏勾結李瑛,這個郭虛己留不得!”
李琦氣的不停拍桌子,下令把郭虛己抄家,滿門問斬。
李林甫撚著胡須道:“郭虛己被囚禁家中,太原郭氏勾結李瑛,與他無關。殺了他隻會讓更多的門閥倒向李瑛,此事斷不可為!”
武靈筠覺得李林甫言之有理,下令暫時把郭虛己全家打入天牢,另候發落,並抄沒全部家產。
“諸位愛卿,李瑛攻勢凶猛,先占蕭關,又破太原,恐怕再有倆月就會劍指長安,爾等速速想個禦敵之策!”
武太後長籲短歎,愁眉不展。
楊洄捧著笏板出列:“啟奏太後、陛下,蕭關既失,長安已無險可守,天暖之後,李瑛定然揮兵大進。
臣建議遷都洛陽,在長安留下一員大將坐鎮,待奪回蕭關之後,再遷回長安不遲!”
洛陽東有虎牢關,西有函穀關,而且也可以據潼關抵擋西麵的進攻,北麵有黃河作為天險,堪稱表裡山河,自大唐建都以來就是帝國的“陪都”。
在李治、武則天時期,大唐的行政中心更是直接從長安遷到了洛陽。
李隆基在位期間,也曾經多次到洛陽起居,並在那裡舉行早朝,朝廷的大臣們幾乎都在洛陽購置了府邸,對於他們來說,去洛陽和留在長安幾乎沒有區彆。
因此,楊洄的話音剛落,便獲得了王琚、裴敦複、徐嶠等人的一致支持。
“雍王所言極是,太原丟失,河東難保,叛軍定會自蒲板津渡河與蕭關夾攻長安,退守洛陽實乃上上之策。”
武靈筠也沒有辦法,頷首道:“既然諸位愛卿都支持遷都的決議,那就速做準備,儘快遷都洛陽!”
李琦已是六神無主,當下隻能木偶一般點頭:“諸位認為留下何人擔任長安主帥?”
李琦心中的人選是嶽父蘇慶節,但這三個月以來蘇慶節卻碌碌無為,這讓李琦也沒有底氣任命他坐鎮長安。
武靈筠也知道這時候不能任人唯親,再次征求眾臣的意見。
“望諸位愛卿暢所欲言,給本宮舉薦一個忠心耿耿,用兵有方的大將坐鎮長安。”
經過半天的商議,最終敲定由目前正在大散關鎮守的右領軍衛大將軍辛思廉返回長安,擔任“關中兵馬副元帥”,並加“冠軍大將軍”的頭銜。
辛思廉與李林甫私交甚篤,而且早期曾經是“惠妃黨”的成員,隻是後來兵權越來越大,擔心李隆基猜忌,所以才和武靈筠疏遠了一些。
去年武氏母子成功上位,辛思廉立刻毫不猶豫的表態為武太後效忠,自此深受器重。
有武太後與李林甫的支持,辛思廉的“長安副元帥”自然沒人反對。
甚至就連楊洄也沒有意見,因為“關中兵馬大元帥”由他掛職,雖然不用參與戰場指揮,但名義上卻是關中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
其實李琦也想當這個大元帥,隻是做皇帝的哪有擔任元帥的,也隻能悻悻的把這個職位讓給了姐夫楊洄。
在敲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之後,李林甫又出列獻策。
“叛軍兵鋒正勁,我軍形勢不利,臣建議陛下修書與李璘講和,兩軍共同夾擊李瑛。”
“與李璘講和?”
李琦氣的拍案咆哮,“朕就算把長安拱手讓給李瑛,也絕不與這個孤兒講和!”
李林甫捧著笏板道:“陛下請暫息雷霆之怒,冷靜分析局勢。
目前李瑛手握朔方、北庭、河西、河東、隴右五鎮重兵,再加上投降的突厥人,擁兵三十多萬,實力已在我軍之上。
相比之下,李璘的幽州叛軍不過十萬出頭,威脅遠遠小於李瑛。
兩害相權取其輕,陛下可派人聯絡李璘,與他劃定界限,分庭而治,先聯合起來翦滅李瑛。
李瑛若滅,則李璘獨木難支,屆時聖人遣一上將揮師北上,自然可一舉平定幽州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