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懷光和周陽夏接連審了好幾個將官,腦子越審越麻。
楊胤磨刀霍霍向洛陽,或者說從黎陽到洛陽一帶,儘豎反旗。
中原爛了!
楊胤手下已聚集十幾萬大軍,不少朝廷官員,地方士族自帶資源投奔於他。
這就是大吳權臣登高一呼的實力。
彆以為大軍攻打眼前這座營地輕鬆,實際就是個草台班子。
民夫剛穿上盔甲不久,搭配少量的地方郡兵和將官。
要真遇上正規軍,聯軍幾千人,沒有後勤支持,隻有跑的份。
段曉棠將事務交給尹金明和劉耿文,掀開帥帳的簾子,“兩位將軍,剛剛清點過,營中存糧大約夠五日。”
俞懷光“世子和榮國公的先遣隊,約莫後日一早能到。”那也是沒多少輜重的。
兩邊一彙合,再者俘虜也不可能全殺了,存糧隻夠三四日。
他們出發時攜帶十日乾糧,鍋盔炒麵早吃完了,隻能啃列巴。
俞懷光終於明白為何提到列巴時,右武衛的人會是那副表情。
寧岩“周邊可有擁護朝廷的城池?”或許可以從那裡獲取糧食。
周陽夏常年在船上,被陽光照的麥色的臉,肉眼可見的垮下來,“沒有。”四遭皆反賊。
該說楊胤蠱惑人心的手段登峰造極,還是中原百姓苦朝廷久矣?
俞懷光“先將當前情況,彙總成文,呈報世子和榮國公。”
然後他二人在斟酌,如何向遼東和長安彙報。
自打啟程後,雷打不動地隔兩三天追在範成明孫安世後麵給遼東發一封奏折。
不管皇帝如何處置,態度首先得擺出來。
俞懷光和周陽夏商量兩句,宣布道“就地紮營,等待同大軍彙合。”
“糧食挑一挑,能做列巴的,都做列巴。”
前軍剩的的乾糧不多,何況人數更多,路上行程更久的中軍。
他們在此紮營,也不是真的休息。而是以此為基地,攻擊周邊的小股叛軍,清出一片安全區域。
相信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楊胤耳朵裡。
將視線轉向遼東,皇帝幾乎是以最快的時間知道黎陽叛亂的消息。
總有忠臣義士不願從賊,一路順著糧道急往遼東報信。
白雋與楊胤,一頭一尾把守糧道,結果受儘楊胤的氣。
天氣、道路、民夫不足、土匪作亂……總能找到理由緩發糧草。
大軍出征在外,糧食不足,竟要挨餓。
兩人的嘴仗打到禦前,白雋不是嘴皮子利索的人,楊胤有兄弟楊碩幫腔,兩人你來我往,鬥得旗鼓相當。
大事當前,皇帝在遼東前線,率領眾軍圍困遼東城,豈有差餓兵的道理。
楊胤再是位高權重,也得為東征大事讓路,不停派使者去黎陽催促。
白雋朝堂地方軍旅三個地方都混過,運送輜重糧秣的確是辛苦差事,但楊胤並非庸才,不可能連這點事都做的錯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