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總也覺得自己可能堅持不下去了,但是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在西北呆了整整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他跟著當地的基層乾部,一起爬山,去動員不肯搬遷的農民,讓他們從山上下來,去更適合的地方定居。
老劉總的普通話沒說好,倒是學了不少當地的方言。
管家和保鏢的職能也全都變了,遇到老鄉搬家,幫著搬。
遇到老鄉在新的定居點蓋房子,他們幫著搬磚。
老劉總擁有一副好口才,再加上年齡擺在那裡,他動員起那些不肯下山的老人,竟然非常有一套,讓當地的工作人員都歎為觀止。
“我知道你們想守在這裡,畢竟從小在這裡出生長大,但是你們在這裡就沒過上過好日子。為什麼不拚一次呢?再差還能差得到哪去?”
“你們難道想讓孩子跟你們一樣,活到這個歲數還不知道不用為了水發愁是什麼滋味嗎?”
“孫子們到了新的地方,還可以有更好的環境讀書。難道不好嗎?”
“我為什麼好心?因為我有錢呀,有錢不乾好事兒,我怕我的錢守不住。”
“……”
有些鏡頭被電視台的錄像機給記錄了下來。
最開始,老劉總知道攝像機的存在,還有些端著,希望攝像機能把自己英俊的、正氣的一麵拍下來。
沒過多久,老劉總就忽略了攝像機的存在,他遇到那些腦子一根筋,壓根勸不動的老人,也會又氣又急,跟對方吵起來。
如此生動的老劉總,被全方位的記錄。
記錄的錄像,很快就出現在段從安的采編室。
剪輯完當天的內容,段從安就來到胡同這邊。
今天他們夫妻倆一起來蹭飯,飯桌上果然看到了小劉總。
小劉總和周朗一人端著一個小碗,給兩個孩子喂輔食。
段從安說“小劉總,您的父親變化真的很大,最開始認識他的時候,我確實沒有想過,他真的能放下架子,跟當地人同吃同住,還做了那麼多的事情。”
小劉總沒有太多的情緒,他說“可能他發現了人生價值吧。”
春節之前,一部分村民搬遷完畢,住進了新的定居點。
老劉總要離開的時候,被村民圍住。
“老劉,你還會回來的吧?”
“你可彆是把我們騙下山,然後你就跑了。”
“你可不要忘記了,你說我們下山之後,就能帶我們大家發家致富。”
“……”
老劉總說“我騙誰也不能騙你們呀!這不是要過年了嗎?我也很久沒有見到我的兒子了,得回去看看。
還有就是,你們養的那些羊,也都可以宰殺了,我得收購,回京城賣。
你們這幾天,趕緊把家裡的羊盤點一下,看看要賣多少。
有多少我收多少。”
老劉總給的收購價格也不算低,至少比他們平時賣得要貴一點。
但是,老劉總給他們畫的大餅實在是太誘人,說得好像他們很快都能過上好日子。
這人萬一跑了,或者去其他地方了,他們找誰去啊?
老劉總一邊統計收購羊的數量,一邊跟他們說“那個農業專家,之前來過的,春節之後也會帶著團隊來,給大家安排春種,到時候我肯定會來的。我可跟你們講好了,開春後開學,你們得把家裡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都給我送去學校。誰要是不送孩子去上學,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女娃娃也要上學嗎?”
老劉總瞪說話的人,“女娃娃怎麼就不能上學?”
“上了學也沒用啊,遲早要嫁到彆人家裡去。這不是相當於花錢給彆人養兒媳婦嗎?”
老劉總說“那你兒子不娶兒媳婦嗎?你兒媳婦的父母也是你這種想法的話,那你以後娶回來的兒媳婦,不就是大字不識一個?這樣的兒媳婦怎麼能帶好孩子?”
“那相親的時候可以了解清楚對方的情況嘛……”
“嗬,你這種連自己女兒都不好好對待的人,人家能指望你對彆人的女兒好?憑什麼要把有文化的姑娘送到你家裡來?”
那人撇嘴,心裡不服,嘴上卻也找不到反駁的話。
老劉總又繼續跟大家夥說“記住我的話,是所有到了年齡的孩子都得去上學,如果不按照我說的做,後麵有些政策下來,會對你們造成影響,到時候可彆怪我不講人情。”
老劉總走後,村民們交頭接耳。
“真的要讓女娃娃去讀書啊?”
“老劉不是說了嗎?不讓去讀書的話,就不是他的朋友。”
“女娃娃去讀書,家裡的家務誰乾呀?”
有個婦女站出來說“說得好像家裡的家務必須是女娃娃乾一樣!老劉都說了,必須讓女娃娃去讀書,我就聽他的!學校蓋得那麼好,又是免費的,這個便宜不占,就是個傻子。”
“可不是嘛!新學校我去看過了,還有火牆,冬天燒起來,娃娃們也不會覺得冷。可能比在家裡還舒服,乾嘛不讓娃娃去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