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或許是梁祝裡麵最為溫馨的一幕了,三載同窗,相互扶持,相親相愛。
“梁山伯是個笨蛋嗎,居然這都看不出來祝英台是女生。”李易安一副有些鬱悶的表情。
“不過他們會在一起的吧?”
聽了李易安這話,陳逸飛和楊雪婷都向她投去一個帶著許些憐憫的眼神。
“你們為什麼這樣子看我?”
李易安又突然瞪大了眼睛,看著台上落下的帷幕。
“他們沒在一起嗎?”
“沒有,他們最後在一起了。”陳逸飛微笑著道,兩手還都豎出食指合在一起。
陳逸飛可沒有說謊,從某種角度來看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後確實是在一起了。
楊雪婷眼裡含笑的看了陳逸飛一眼,有許些俏皮。
第四幕,“英台托媒”。
祝英台被父親的信催回祝家,離開前做媒,將家裡的“九妹”許配給了梁山伯。
梁山伯也從師母那裡得知祝英台是女兒身,以玉佩為信物,欣然答應前往祝府提親。
隨著第四幕落下。
“我喜歡祝英台!”李易安鼓起了掌笑著道。
“我們女人就要這樣,見到喜歡的男人,就要抓住他。”
第五幕,“樓台相會”。
回到祝家的祝英台被父母私自許配給了馬太守的兒子,馬文才。
述說無果下,祝英台被祝員外關在了閨樓,不得出去半步。
梁山伯此時來提親,從祝員外口中得知祝英台早已被他許配給他人。
他走在祝家外,從外麵看見了閣樓上的祝英台,兩人相望無言,唯有兩行清淚。
李易安看完這一幕沒有和前麵那幾幕那般鼓掌,而是立馬拉著楊雪婷問這問那的,總算是把劇情理解的差不多了。
“這祝英台的爸爸是壞人!他為什麼不讓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一起?”李易安忿忿不平道。
陳逸飛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古代華夏的門第之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的,就算是到了現在,門第之見依舊存在。
“他們最後真的在一起了嗎?”李易安不確定的再次問道,看來她看出了一點端倪。
“真的在一起了。”陳逸飛微笑的點點頭。
第六幕很,“山伯病故”。
回到客棧的梁山伯思念成疾,鬱鬱寡歡,最後感染了風寒鬱鬱而終。
客棧的老板見他可憐,將他埋在了荒郊的路邊,粗糙的立了座木板墓碑。
“梁山伯是死了嗎?”李易安震驚的問道。
“嗯。”楊雪婷點了點頭。
“陳,你不是說他們在一起了嗎?”李易安轉過頭來質問陳逸飛道。
“等一會你就知道了。”陳逸飛沒有劇透的習慣,還是讓這個外國姑娘自己感受華夏的悲劇文學吧。
第七幕,“梁祝化蝶”。
紅裝出嫁的祝英台,望著鏡中喜慶打扮的自己,卻是哀怨悲傷的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