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其實這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趙龍笑著說道,“是因為隻有中原漢人政權,而且是大一統的集權製政權,他們的矛盾,才更可能的會集中在朝堂裡。其他的時候,你想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在朝堂上進行權力鬥爭,還能讓貼身宦官形成鬥爭的工具,那都是沒多少機會的。”
沒錯,隻有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他們的主要矛盾,才更可能集中在內部,而不是外部。
其他的時候,都是有相當的強敵的,或者生死對手,讓他們不得不留足夠的精力來對抗外敵。
畢竟人是需要個敵人的,團體之所以存在,那必然有存在的理由,而共同的敵人,自然是最好的團隊存在的助力。
而且更多的時候,非大一統的王朝,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政權,政權和政權之間,本身就有著不得不你死我活的社會關係。
但是,如果是大一統的王朝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哪個大一統的中原漢族政權,首先,絕對會想儘辦法,讓北方草原的強敵,沒那麼有威脅。
不管是漢朝還是唐朝還是明朝,都是如此。
而等到外部的威脅幾近沒了之後,內鬥,自然就開始了。
而且,還是得有非常豐富的宦官係統經驗的人,才會這麼做。
而宦官這一套,漢人政權最為熟悉。
其他的,大一統的,比如元朝和清朝,那就沒有宦官之禍。
因為元朝的太監,民族成分和來曆錯綜複雜,左邊可能是來自於波斯,右邊可能是來自於印度,再加上貴族勢力鬥爭過於混亂,皇帝大多短命,壓根沒有機會養成宦官勢力。
而清朝的太監是漢人,借鑒於明朝宦官亡國的經驗,再加上本身是少數民族專權,對漢族有天然的敵對性和提防性,導致漢人太監們也幾乎沒有沾染權力,形成係統的機會。
故而,隻有東漢和唐朝,和明朝這三個大一統的漢人政權,才會出現宦官之禍。
而且越是這樣的大一統漢人王朝,皇權和朝廷大貴族和世家們爭奪權勢就越會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和貴族們內鬥起來,肯定需要幫手。
貴族們依靠穩固的勢力,越來越能和皇權分庭抗禮,甚至,皇權能發揮的空間,也愈發的狹窄。
而太監們身為一開始隻能依靠皇權存在的勢力,就是皇帝能夠利用,且用起來非常放心,得心應手的幫手。
所以,第一步,宦官抬頭所需要的外界條件,就完全具備了。
而第二步,宦官開始得到權力,走向前台。
因為宦官集團最為特殊的存在,也是利用皇權最為方便的存在,所以很容易就能造成透支皇權,尾大不掉之勢。
因為宦官集團的使用,就是因為皇帝外有強敵。
強敵不除,宦官身上的權勢就會越來越大,否則也發揮不了作用。
這就相當於壓籌碼一樣,對方的籌碼越高,你想要與之匹敵的籌碼,也得堆積的越高。
結果就是,外敵剛剛被取代掉,宦官因為原本被賦予的權力太大,又因為自己不會舍得把原有的權勢交出去,而皇帝也因為這些人的功勞,或者值得信任,或者不想讓新的權貴們抬頭接盤權力真空,就繼續任用著他們。
結果這一代的皇帝都沒了,下一代的皇帝即位了,下一代的皇帝還沒有足夠的權勢,想要收回皇權為己所用,上一代遺留的太監,自然不會願意把權力交出去。
但是太監大多時候又隻能活躍在皇宮裡,那和皇帝的交集衝突又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