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咱得好好想想,得再挑個名字。
以此來與那國子學下麵的貢監與舉監區分。”
老朱把目光落在了朱標這位愛子的身上,笑眯眯地問道。
“那依標兒你的意思,該挑個什麼樣的名字?”
“孩兒記得,我華夏興學之史,可以追溯至五帝時期。”
“其時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在周代名為上癢。”
“直到西漢漢武帝時,方正名為太學。”
“其時董仲舒所獻之‘天人三策’中有言。
‘願陛下興太學,軒明師以養天下之士’”
“之後曆朝曆代,以國子監督學,太學與諸學並列。”
“朝廷以科舉、舉薦所取之才俊,以入太學,學製半年或一年之期。”
“每一月一小考,三月一大考,期滿之時,合格者,方可參加殿試。”
“如此一來,那些濫竽充數之輩。
自然也就沒辦法隱瞞下去,必遭裁汰。”
朱元璋說到興奮處,忍不住拍打著案幾連聲叫好不已。
“真不愧是咱的好大兒,哈哈哈哈……”
“咱就知道,你小子比爹聰明,肯定能幫爹解決難題。”
“……”這句嘉許,讓朱標臉色略微有那麼一丟丟尷尬。
畢竟出這個主意的不是你的好大兒,是你好大兒的二舅子。
但這話,萬萬不能說的。
等日後二舅子常升越發上進,得到了父親嘉許。
自己再和盤托出不遲,現在就算了。
自己還是暫且厚起臉皮頂上這個功勞才上。
內心糾結而又有些羞恥的大明常任副皇帝。
跟著老朱一起在這裡靜待著那些大明王朝的重臣前來。
就在老朱正大發一番感慨之時。
胡惟庸、李善長、中丞塗節等人已然奉詔而至。
。。。
“諸位來得正好,朝廷官吏不足用,此問題困擾朕已久。
朕今得良策,可便我大明百年再無用人之憂。
朕決定重開科舉取士,但舉薦取士之法一並保留……”
“另外,除國子學外,再置太學。
所有科舉、舉薦之法所取之才俊。皆需入太學就讀……”
朱元璋語速極快,不多時便將自己的要求告訴了到場的重臣。
剛剛入職左丞相沒多久的胡惟庸上前一步。
“上位,不知此策是何人所獻?”
朱元璋撫著長須,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太子朱標。
老父親慈愛的眼神一閃即沒。
“你等先彆管此策是何人所獻,朕就問爾等,此策如何?”
胡惟庸不禁心中暗生惱意,自為大明首相。
居然不知道朝中何人向陛下獻策,這分明就是不把自己看在眼中。
胡惟庸麵色沉穩地朝著朱元璋一禮道。
“上位,臣覺得這科舉取士已罷多年,冒然重開有些不妥。”
“至於新置太學,尚需要時間籌備,如今朝廷多事……”
“故爾臣以為,此策……”
朱元璋的臉色已然陰沉了下來,雙目如刀。
語氣裡邊,透著濃濃的不悅與惱意。
“此策乃是太子所獻,怎麼,胡卿你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