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正在忙碌著公務,此刻,跟前的案幾上,擺著不少那些內閣成員已經先審議的公文、奏折。
而他,會先看上一遍公文,再看一看那些內閣成員的建議,然後自己再最後定論,敲定應該如何解決問題,或者是怎麼實施。
從那解決了胡維庸,之後又取締了中書省之後的那一段日子。
哪怕是像朱元璋這種精力旺盛到令人恐懼的bug級超人,也同樣被折騰得不輕。
畢竟那段日子,數不清的奏折、公文,他都要一份份的看,然後去梳理,之後去考慮解決的辦法。
可以說,每天起的比雞還早,睡得比貓還晚,就連尿個尿都要快擠不出時間來。
好在,常二郎這小子,啊不對,是好大兒朱標,給自己獻上了建立內閣這一良策之後。
隨著這內閣逐漸成形,工作都走上了正軌。老朱終於感覺,自己的小日子,開始變得愜意起來。
畢竟有了那麼多個腦子替自己分擔,而且還不時可以叫他們過來當麵詢問他們的構想與思路,同樣也能夠給予自己不少靈感。
每天,看著這幫內閣成員,在自己的鞭策與監督之下,正在飛速的成長起來。
未來在適合的某一天,隨便放出去一個,都必定可以成為獨擋一麵的乾才。
畢竟他們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工作,他們的言行舉止,性格特征,自然是被自己摸得一清二楚,不留半點秘密。
另外就是,自打大明進行了科舉製度改革以來,著實讓老朱感受到了新製度的新氣象。
過去的科舉強省,由於他們強悍的科舉能力,使得朝廷選材的渠道:科舉取士,被這些科舉強省的進士們占據了整個朝廷大部份的位置,一旦天時日久,必然會形成一股強大到足以左右朝堂的力量。
這絕對不是上位者願意看到的,至少老朱強烈表示反對。
一開始,搞出了一個南北榜之後,雖然錄取了一些北方的才俊,但是,老朱還是看到了南方科舉大省的強勢。
雖然北方科舉弱,或同樣北方也有科舉強省,例如山東、山西、河南之地,幾乎將那北方科舉的名額儘數瓜分掉。
而南方,自然就是直隸、江西、江浙等地,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名額。
好在,敢於破除陳規陋習的老朱,在看到了這個情況之後,毫不猶豫地決定對科舉製度推行更大的改革。
那就是所有的省份,都必須要有科舉取士中舉的名額。
而且還必須是三代都在原籍的考生,並且禁止科舉強省的士子流竄到其他省份去霸占當地的名額。
不出老朱的預料,這次改革剛剛才提出來,就在朝中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特彆是那幾個科舉強省省籍官吏的反對最為強烈,可以用哭天搶地來形容。
這說明什麼,不就說明,此策能夠真正地打破他們對於科舉取士的壟斷。
老朱作為開局一個碗,一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老司機,豈會害怕這點阻力。
甚至是接連罷免了多位尚書、侍郎以及諸多朝臣之後,這才艱難地將這新科舉製度推行了下去。
效果嘛,自然是顯而易見得很,雖然其他省份的科舉學子,興許在考試方麵,完敗於那些科舉大省、強省。
但是你不能說其他省份就沒有才俊,就沒有能臣乾吏的種子。
那次科舉之後,不少偏遠省份的才俊,也都進入了老朱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