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一旁堆了足夠多的麻袋,就會被裝上一輛輛的車子,然後運往遠處,那裡,有一間間巨大的庫房,專門用來儲藏這兩萬畝官田糧食的。
“大哥,小弟總覺得這上海縣的一切,與我大明哪裡都不一樣,哪怕是京師……”
朱棣那張已經震驚到變得木訥的眼神,直勾勾地看著那些奇奇怪怪,令人驚歎的收糧工具。
正是有了這些工具的幫助,這收糧的效率,簡直令人咂舌不已。
“升弟啊,你這些工具……”
常二郎上前,拍了拍那些集中了無數人智慧的好東西,頗為感慨地道。
“目前有一些便於運輸的,已經開始正式量產,但是有一些,怕是還不成,還得再減減重,又或者是看看如何才能夠更加的堅固耐用。”
畢竟這些東西是要交給那些苦哈哈地在地裡刨食的老百姓使用,第一個,價值要足夠低廉,第二個,那就是要堅固耐用。
就像那個脫粒機,如果沒有這玩意,一畝田地的稻穀打下來,能夠把幾個壯漢累成傻鳥。
可有了這樣的脫粒機,哪怕是幾個半大孩子,又或者是老弱,也能夠輕輕鬆鬆地解決這個原本隻有壯勞力才能夠完成的工作。
這,就是技術革命帶來的進步。雖然有許多的工具,都是出自常二郎的腦子。
但是真正動手製作與改良的,還是那些大明的能工巧匠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讓常二郎手中的設計圖,一件件的都變成了現實中的物件。
看著那些老百姓們收割,脫粒,傳送,裝袋,運走,那行雲流水一般,未見絲毫凝滯的一連串工作。
朱標站在這裡,看著這絲滑無比的過程,糧食就那麼直接從田地裡邊被運向了那遠處的倉庫。
也不知道站了多久,感覺兩條腿都有些發麻了的朱標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升弟,莫非這也是一種流水線的模式?”
“不愧是姐夫,您果然一眼就瞧出了其中端倪。”
常二郎朝著親姐夫大拇指一翹,馬屁拍上。
“你這雙季稻米,一畝一季能產多少糧食?”
隨著朱標開始問細節,常二郎自然也恢複了專業水平,不假思索地答道。
“一季三石,兩季六石。這兩萬畝良田,今年一共產糧十二萬石。”
聽到了這個消息,朱標的眼皮微微一跳,不過,還沒完。
“這隻是開始而已,姐夫,那邊有幾畝地,咱們去看看……”
“怎麼,那幾畝地,與這些有什麼不同?”
“那邊是用上了我們上海縣肥料廠生產的肥料的良田,不過一共隻有十畝地。”
“上一季,畝產大約是四石半,這一季,也不知道能產出多少。”
“你說多少?”一旁的朱棣忍不住伸長了脖子。
“四石半而已,我估摸著,這一季所產,怕也差不多吧。”
常二郎頗為虛偽地一聲輕歎,看得朱棣想要呸他一口,咋的,你在本王跟前這麼裝逼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