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封信,都是編輯部對於投稿的回複。
其實,網絡辦公興起之後,即使是編輯部,也很少用這種通聯方式了。
可能做跟考古、文物等相關文字工作的人,都有點古板更重規矩,兩家刊物都用這種傳統的形式,給李荷花回了信。
這是李荷花第一次投稿,在她眼裡,印到書本雜誌上的文字,都是神聖的。
而她第一次投稿,就收到了回信,確實令她很激動。
將兩封信抱在胸口,平複了好一陣心情,才小心翼翼地拆開來看。
她投的稿子,就是關於磨盤橋研究的論文。
方舒在橋上問她研究有否成果,她說保密,就是因為稿子寄出去半年多了,但一直石沉大海。
可現在,兩家刊物同時給了她回複。
她現在拆開的這一封,是《文物報》的回複,是份打印件,隻有寥寥幾句話
稿件收悉,可用,但篇幅太長,須刪改至1500字以內,如同意刪改,請致電01084xxxxxx。
李荷花這篇論文,長達兩萬多字,她都沒放開寫,就是怕長了,受報刊版麵所限不刊用。
沒想到人家要把兩萬多字縮短到一千五百字以內,隻用了零頭,大頭都將被砍掉。
那可是她數年的心血,就這麼砍掉了,她實在是無法接受。
留下一半,發表一萬多字,她還能接受。
她不為彆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連平,白溝,有座三百多曆史的古橋。
隻有一千五百字,連簡介都不夠寫的。
從內心裡來說,她想發表,哪怕就是千字文豆腐塊。
因為這是她從小的夢想,將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
在小學的時候,她的作文就寫得好,老師每次講評作文,都會將她的作文當範文讀。
從那個時候起,她心中就生出了作家夢。
在初中時代,她獲得過學校作文競賽一等獎,老師還把那篇作文,推薦給少年文藝。
遺憾的是,一個鄉村學校老師的推薦,沒什麼影響力。
她做夢都夢見老師告訴自己,作文發表了。
可從那之後,老師再也沒有提到這件事,直到她畢業離校,去縣中讀高中。
這篇作文石沉大海,對她的作家夢打擊比較大。
到了高中,學習太緊張,這個夢也就暫時收藏起來了。
到了大學時,夢又複活了。
一個熱愛文學女的大學生,遇到了一個發表過好多篇文章的老師,然後就淪陷了。
有一滴淚,從眼角滴下。
那是她的屈辱,但也是她最歡喜的日子。
每天盼著見到他,看著他在講台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當然,最最盼望的,是跟他的約會,她坐在他的腿上,他摟抱著她。
紅著臉,娓娓訴說著情話,當然也有自己某一篇文章的構思。
他喜歡聽她的情話,但對她文章的構思,不怎麼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