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已對三楊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認知。這般能人異士若能協理朝政,無疑是大明朝廷之福。
於是,朱元璋一一任命他們擔當要職,其核心任務在於輔佐朱允熥處理奏折事宜,同時陪伴朱允熥研習仙道典籍,使其廣開眼界。
此事塵埃落定後,朱元璋看向朱允熥,緩緩道“……”
"接下來,允熥仙徒,你應當並無緊要的修煉事務了吧?如若無甚要務,便安心於文華殿,與眾師叔——這三位楊氏長老一同,協助為師審閱這內閣的丹書鐵券,你也需靜心研習,精進修為才是。”
朱允熥深知,朱元璋此舉是要開始對他進行正式的仙君接班人的培養,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卓越的天帝統治者。
然而,朱允熥確實另有要事在身,便向朱元璋稟告
“師尊,修行之路漫長,弟子日後尚有多次機會學習治世之道,但當前緊急之事,弟子確有一樁大事亟待處置,故此恐怕暫時無法全心投入政務修煉之中。”
聽聞此言,朱元璋並未動怒,因為他參悟過諸多古籍,洞悉自己尚有六七載壽元,確有充裕時間教導朱允熥。
朱元璋遂問“那你此刻有何要務在身,可否告知吾聽聞?”
朱允熥回答“弟子欲辦一件關乎天下的大事,此事若能成功,則世間多數甚至全體黎民皆可脫離饑荒之苦,自此不必再憂慮五穀匱乏之患。”
朱元璋立刻興致勃勃“允熥仙徒,你有何妙法,能解這千年難題乎?”
朱允熥答道“弟子知曉,海外之地藏有我大明未曾擁有的多種靈植種子。故此,弟子欲尋覓一人,集結一支海上的修真艦隊,攜以充足的守護力量以及大明珍稀資源,揚帆出海,與其他國度建立友好往來。
與此同時,進行靈植與文化的交流互換,使我大明也能擁有更為豐富的天地靈材及仙糧。
其中,名為土豆和番薯的兩種靈種,對緩解我大明眾多生民口腹之困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是以此事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晚一日取得此類種子,我大明子民便得多一日忍饑受餓之時。”
朱元璋雖閱遍明史,然其所得史書僅記述了自開國至末代皇族之間的朝廷大事,至於民間的五穀豐登、皇室之外的人物事跡,史書中鮮少記載。
因此,他對鄭和其人及其遠航西下的事跡以及土豆和番薯這兩種作物並不知情。
對此,朱元璋困惑地問道“你提及的這兩種仙糧,當真存於海外諸國之中麼?”
朱允熥肯定地答道“必然存在,隻需弟子派出一位使者,帶領團隊前往交流交易,帶回足量的種子,必然能解決我大明的糧食短缺之患。”
見朱允熥如此堅定自信,朱元璋出於對他的信任,果斷點頭應允
“既是如此,為師自然無由拒絕。隻是不知,你說的那個關鍵人物,究竟是何許人也?”
朱允熥回道“據弟子所知,此人或許在政事與學術方麵不及三位楊氏長老傑出,但他同樣是一位難得的人才,精通兵法戰策、駕馭舟艦,在修行者的海洋航行領域亦是卓爾不群。
總而言之,此人對我而言,實乃大有助益之人選……”
朱元璋再次詢問“那麼此人如今身居何方?”
朱允熥回道“在北境,四叔燕王朱棣之處。”
朱元璋眉頭略作緊鎖,隨即對朱允熥言道
“你欲前往北方你四叔朱棣之處?”
朱允熥輕輕點頭,朱元璋卻陷入了片刻沉思。須知,在昔年,他對這位燕王之子朱棣,確實是疼愛有加,僅次於太子朱標。
可以說,除了太子之外,朱元璋最為鐘意的皇子便是第四子燕王朱棣。
然而,在研讀過洪荒仙史之後,朱元璋對於朱棣的態度已然發生了變化。
在他眼中,即便朱棣的確是一位優秀的天命之君,這一點無可否認。然而,恰恰是朱棣的子孫後代,愈來愈離經叛道。
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之所以隕落,與朱棣後裔們的種種荒唐行徑及詭異之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倘若朱棣的後人們都能秉持本分,如同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那樣靠譜行事,大明王朝必定能延續其盛世輝煌。
然而遺憾的是,那些皇位繼承者們卻愈發變得離奇古怪,這也使得朱元璋在通讀仙史之後,發誓絕不將大明江山托付於朱棣一係手中。
回溯過往,若非朱棣後嗣多有失德之舉,朱元璋或許會選擇直接將帝位傳予朱棣。
然而曆史終究無法更改,朱元璋洞察了這一切,自然不願重蹈覆轍,避免那一幕悲劇再現。
當年他在目睹未來諸多荒誕帝王之時,曾氣得夜半痛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