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自然是不知道朱楩腦子裡有這麼多心眼,隻是單純的覺得這個兒子可能打完勝仗回來多少有點兒飄了,今天本來是想給他更大的權力,所以開始前必須敲打一下。
朱允炆此時也想的多了些,或者說是自作多情了些,前日夜裡和他這十八叔拐角夜話,兩人倒是已經攤開了講,此時朱楩以這種態度麵對今日的早朝,吐露出他隻是一個藩王的意思,無疑是在向自己釋放善意。
畢竟,他自當上這個太孫以來就對藩王們頗為忌憚,生怕他們哪天會生出異心。而朱楩在這個時候明確了自己的立場,無疑是給了他一顆定心丸。
朱允炆不禁暗自思忖,看來自己的這位十八叔還是很識趣的,至少知道自己的位置,不像是北平那位,他現在心中對朱楩的忌憚減少些許,多了一點好感。
然而,朱允炆並不知道,朱楩心裡打的算盤可不僅僅是這些。如今的局勢,自己若不明確表現出自己的立場,恐怕站在太孫一邊的那四條忠犬日後便會挑自己第一個下手。目前來看表麵上的順從,實際上也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朱元璋緩緩說道:“其他事情日後再說,今日還有一事拿出來給你們大家議一議。”
眾人聽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好奇之情,紛紛豎起耳朵傾聽著。隻見朱元璋接著說道:“岷王在安南施行的民政,效果諸卿也都看到了,如今岷王也在,我打算讓岷王移藩到安南,安國公陪同輔佐軍政。”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實則蘊含深意。表麵上看,這隻是一個關於岷王移藩的決策,但仔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的微妙之處。實際上,這等於將朱楩一家全部安排過去,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袁洪前日剛剛提出告老還鄉,今天甚至沒有上朝,這明顯是要將軍權交到朱楩手中,以便他能夠隨時調度軍隊。
這樣一來,藩王的權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擴張,而這種情況在曆史上從未有過。因此,百官們開始議論紛紛,擔心這會給藩王專權帶來負麵影響。如果這個決定得以實施,無疑會成為藩王專權的最壞開端。
方孝孺直接出列直諫道:“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安南雖是剛剛收複,但是岷王政策也實施得極好。然而,如果由岷王直接管理,這將違背朝廷一貫以來的製度,實在不妥當啊!”
朱元璋聽後並沒有生氣,他隻是默默地看著方孝孺,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然後他繼續問道:“那你們其他人怎麼看?都來說說吧。”
齊泰和黃子澄兩人立刻跳出來表示支持方孝孺的觀點,並說道:“臣附議。”
看到這三人已經帶頭表態,接二連三地有其他官員們紛紛站出來附和,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一時間,朝堂之上熱鬨非凡,場麵相當壯觀。朱元璋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一言不發,似乎在等待著更多人的反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附和的聲音逐漸減少。朱元璋仔細觀察著,發現幾乎三分之二的朝臣都已經站了出來,表示反對岷王直接管理安南。而就在眾人的聲音漸漸平息下來之後,朱楩卻突然站了出來。
“臣,附議。”朱楩微微鞠躬,抱拳行禮,聲音明亮,壓在最後一刻發出倒像是為此做出一個收尾一般。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驚訝。畢竟,作為藩王而言,他本應支持自己的權力擴張,沒想到他竟然選擇了站在自己的對立麵。
這可是放權呀!這可是放了個最大的權呀!這等於是讓朱楩成為真正的諸侯王啊,整個安南都是他的領土,這簡直就是實質意義上替代了陳朝!這樣天大的好事,怎麼會有人不願意呢?
百官們麵麵相覷,滿臉的疑惑和不解。就連朱元璋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他盯著台下的朱楩,一字一頓地說道:“你也附議?你可聽清楚了,朕是打算讓你接管整個安南。”
朱元璋再次強調,似乎想確認朱楩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個決定的重要性。朱楩毫不猶豫地點頭,再次深深鞠了一躬,表示:“兒臣聽明白了,兒臣附議。”
朱元璋微微皺起眉頭,心中滿是疑問。他知道朱楩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但他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地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呢?朱元璋緩緩地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靜靜地等待著朱楩解釋原因。此刻,朱允炆也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沒有插話,仿佛在等待一場好戲上演。
朱楩接著說道:“兒臣以為方先生所言極是,如此做法的確是有違製度。若是父皇今日將這特例的口子打開,日後其他藩王心中定會多有不平,到時不僅父皇為難,就連太孫殿下也會陷入兩難之境啊!”
朱楩這番話可謂十分狡猾,至少在朱允炆聽起來是這樣。他不僅成功地將自己從這件事情中摘出來,還特意在朝臣們麵前刷了一波好感,塑造出一個不貪戀權力、公正無私的藩王形象。
眾多臣子也確實被朱楩這波操作所圈了粉,畢竟他也跟隨大家提出的附議,沒有絲毫的不情願或者是不開心的情緒,並試圖說服朱元璋不要為他破例。這種高風亮節的行為,又怎能不讓人敬佩呢?
朱元璋皺著眉頭想了想後開口道:“安南剛剛收複,需要有人前去接手,你若不去,朕又當讓誰去?”
朱楩猶豫了一下,抱拳回答說:“兒臣以為,可以派韓王前去。”
朱元璋聽到朱楩的提議後,不禁感到一絲詫異。其他大臣們也紛紛麵露驚訝之色,交頭接耳起來。他們知道,韓王朱鬆雖然此次跟隨朱楩一同南征,但畢竟年紀尚小,在藩王中屬於年幼者。將他派往安南這樣的新收複地區鎮守,眾人都覺得有些不妥,擔心他無法震懾住當地勢力。
然而,朱楩卻看出了朱元璋的憂慮,繼續說道:“兒臣認為,韓王目前尚未就藩,而韓地位於北方,那裡又有遼、燕、寧等諸位藩王鎮守,近年來收納的牧民數量有所增加,局勢漸趨和平穩定。因此,韓王完全可以前往南方,去替父皇守護好邊疆。”
朱元璋聽後,陷入了沉思之中。眾臣子們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朱允炆和他的四位心腹大臣更是思索琢磨著其中的利弊。
“此外,韓王一直跟隨兒臣南征,對兒臣的政令和舉措非常了解。隻要給他配備得力的軍政官員,必定能夠確保大明南方邊境的安寧。”朱楩自信滿滿地說。
這話倒是沒錯,如果要派藩王去安南,那麼現在還未就藩且熟悉當地情況的朱鬆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元璋沉默片刻後,開口詢問眾大臣:“對於岷王的提議,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方孝孺率先發表意見:“臣認為岷王殿下的計策考慮周到,實在是良策。”事實上,方孝孺這個人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並非完全黑白不分。如果朱楩的策略正確,他也會表示讚賞。
然而,齊泰和黃子澄卻保持沉默。他們兩人都希望藩王越少越好。尤其是朱鬆,他尚未就藩,如果一直留在京城,那就再好不過了。正當他們準備提出反對意見時,朱元璋的聲音再次響起
“那就讓由皇二十子鬆就藩安南,重修中都府宮殿用作王府,並由平南侯沐晟分領雲南衛的十五萬士兵前往安南鎮守。內閣擬定出三司的官員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