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恭維完,大明前兵部尚書張國維,也急忙跟著恭維“陛下宵衣旰食,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一戰打出了大明的風骨。這一戰,實在可敬可彰,必定青史永久流傳。”
張國維回到京師,看著京師秩序井然,一片欣欣向榮。更得知闖賊敗退、旗人敗退,遵化、宣府、大同收複,異常興奮。
他真不是拍馬屁,他說的,都是真心話。
“哈哈”崇禎輕輕一笑“朕沒想到,倪尚書、張尚書,兩位剛正不阿的尚書,也學會拍馬屁了。”
倪元璐和張國維會心一笑,隻要能打敗闖賊和建奴,即使讓他們儘情拍一輩子的馬屁,即使天天拍,又何妨?
崇禎看倪元璐和張國維身邊,還跟著幾位陌生人,開口問“倪尚書,這幾位是?”
倪元璐急忙依次介紹“陛下,這位是台州石浦遊擊將軍張明振,這位是江陰典史閻應元,這位是寧波舉人張煌言,這位是陳振龍之子陳經綸。”
“他們,一接到陛下的聖旨,就日夜馬不停蹄地趕來了。”
倪元璐也不大清楚,崇禎皇帝那麼多大事要辦,怎麼就心急火燎,召這幾個不知名的小官小吏入京呢?
“末將參見陛下。”石浦遊擊將軍張明振急忙跪下。
“臣拜見陛下。”江陰典史閻應元也緊跟著跪下。
“學生見過陛下。”寧波舉人張煌言,也急忙下跪。
“草民見過陛下。”紅薯之父陳振龍之子陳經綸,也慌忙跪倒。
崇禎大喜,他最想見的人,也到了。
前三位,都是抗擊清軍的名將名臣,特彆是江陰典史閻應元,率江陰軍民,以江陰一城之力,獨抗建奴二十四萬大軍、二百多門大炮,長達81日之久。殺敵七萬五千人;江陰城內戰死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傷七萬五千餘人。
相當於,以江陰一城,為大明殉國,可歌可泣!
最後一位陳經綸,則是番薯之父陳振龍之子,小冰河時期,閩中大旱,五穀歉收,陳振龍冒死,將番薯藤編入繩索之中,用淡水保濕,引入福建。
一經試種,產量特高。且番薯不挑地,山坡路邊,房前屋後,向往背陰,均可種植。
種下去,等著收就行,雜草都不用除,沒有任何雜草能長過番薯藤蔓。
現如今,在陳振龍、陳經綸父子的大力推廣,以及福建曆任巡撫金學曾、熊文燦、吳之屏的大力支持下,番薯已在福建規模化種植,占據主糧之位。
“陳經綸。”
“草民在。”
“帶了多少番薯?”
“稟報陛下,草民遵照倪尚書的命令,足足帶了10船番薯,足足有30萬斤。”
崇禎點點頭“番薯藤條,帶了多少?”
崇禎知道,番薯直接埋土裡種的話,需要的時間更長,且還不能保證就生根發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用番薯藤直接種,時間更短,產量更高。
“陳經綸,可有帶番薯藤?”
陳經綸沒想到,皇帝陛下竟然這麼看重番薯之事。那麼多大臣等著,那麼多大事要議。可就揪著他、緊著番薯這點小事問。
“稟報陛下,另有10艘海船,專門帶番薯藤,如果全部種下去,至少可種10萬畝。”
崇禎大喜,隨即搖頭“不夠。”
“啊……不夠?”陳經綸一愣“陛下,十萬畝,還不夠。”
崇禎點點頭“整個京畿重地,至少要種100萬畝。”
“100萬?”陳經綸又驚呆了。
“100萬畝,隻是第一步,往後啊,兩京一十三省,都要種,每個省,至少要種一百萬畝。”
陳經綸終於知道崇禎皇帝的雄偉番薯大計,這事要讓老父親知道,他一定能含笑九泉。
“陳經綸,帶了多少善種番薯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