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內心一震,這還是皇爺爺第一次要問他政事上的事,問國事,是不是代表著,他皇太孫的位置穩了?
越想就越激動,以至於,臉上的緊張都轉化為興奮,雖然他極力掩飾,可嘴角那一絲弧度還是難逃朱元璋和朱標的眼睛。
“胡惟庸,空印案,郭恒案的處理方式,你說一個你自己的理解。”
朱標看著朱允炆,問出了同樣的問題,雄英的答案他們都知道了,既然對方說朱允炆能力不行,那麼一問便知。
顯然雄英回來了,朱允炆多半在老爺子心裡的地位就下降了。
“這三個案子,孩兒也有所聞。”
朱允炆沉思一會,便站起身來,開口道:“孩兒認為,應當恩威並施,誅惡首,收服人心,展現為君者的仁德寬恕之心。”
“這樣既懲治了那些貪官汙吏,也不會傷了君臣之間的和氣,皇爺爺經常說,為君者,要仁,明,勤,斷,孫兒謹記於心。”
朱允炆說完,又加了一句拍馬屁的話,道:“但孩兒更加佩服皇爺爺的處理。”
“哦?”
朱元璋一愣,便笑道:“你且說說看。”
“孫兒剛才說的處理,也隻做到了仁,明,勤而已,隻有皇爺爺才做到的斷,那種果決剛斷讓人望塵莫及。”
“此等手段,古往今來,少有帝王能做到,也隻有有皇爺爺這種能力著,才能辦到。”
朱允炆說完,就彎著腰,低著頭,等待著皇爺爺和父親的誇讚之詞,以往都是這麼過來的,每次考校,他都必定能回答自如,也都必定會得到讚賞。
可這次,卻是等了一會,都沒有回應,過了一會,才聽到朱元璋的聲音,不過不是誇讚的話,而是讓他回去的話。
等朱允炆離開大殿之後,朱元璋才看向朱標,笑道:“這就是教的好兒子。”
“除了後麵那兩句拍馬屁的話,全他媽都是酸儒那一套,你隨便找個大官,大學士來,給出的答案都一樣。”
“你看他多會說話,好像跟那些文人一個吊樣。”
聽了雄英的觀點,在聽允炆的觀點,簡直是天差地彆,他突然覺得自己思想都開闊了不少,一瞬間就覺得,那些大學士都是酸儒,教出來的人都太統一了。
凡事有了對比,就有差距,本來以前還覺得允炆很優秀,現在一對比就發現問題所在了,凡事都要向著那些文人!
朱標是這樣,朱允炆也是這樣,全都是那群翰林學士教出來的。
“父皇你說得對,兒臣無話可說。”
朱標這次倒是沒有跟老爺子唱反調,因為他自己也受到了雄英的影響,在想法上已經有了一絲改變。
“不過,您老也變得太快了,前幾天還誇允炆好,誇那些老師教的好,怎麼這會……”
“滾粗,彆在這礙老子的眼……”
“對了,明兒,你帶雄英去一趟徐家,說個親,順便把他家內城裡的商鋪,和城外那塊空地要過來給雄英。”
……
朱允炆滿懷心事的回到東宮,就發現黃子澄正在跟母親說著什麼,手中還拿著一張紙,走進去近看就發現是一首詞,而且寫的很絕。
“允炆殿下,這是你寫的詞,很不錯,非常不錯!”
黃子澄見朱允炆回來,便立刻毫不掩飾的誇讚起來,拿著手上的紙張,讚不絕口。
“這……”
朱允炆剛想說話,就被呂氏給打斷了。
“這是允炆寫完了,掉在門口的。”
呂氏在自家門口撿的東西,而且還是這麼好的詞,當然認為是自家兒子寫的,同齡之中,還有誰有這等才華。
“既然太子殿下不在,那臣就告退了。”
黃子澄臨走時,還特意抄寫了一份拿走。
朱允炆心事重重,這種小事都不會放在心上,滿腦子都是剛才考校的事情,雖然皇爺爺沒有誇讚也沒有批評,但是他總感覺怪怪的。
這幾天皇爺爺都很怪。
但他又不知道,哪裡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