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顧陌接下來繼續頒布的幾條政令,朝中幾乎無人敢反對。
而這些政令都是基於現在國庫空虛的現狀。
國庫空虛其實不單單隻是一個經濟問題,和吏治的腐敗關係也很大,而吏治又關係到體製問題。
因為新國近幾十年沒沒有什麼較大的天災人禍,本質上國家是不可能太窮的,所以國家窮,那是被貪官汙吏挖牆腳了,國家的錢都進了貪官汙吏的口袋。
你說你查吧,沒人配合你還啥都查不出來,這些貪官汙吏都是老油條,貪了人家都是有名頭的,都是不得已必須要有的支出,所以新國前一個皇帝的努力毫無卵用。
但現在,顧陌就趁著這個時候對積弊大動乾戈,下令戶部全麵清查虧空錢糧。
衛鳳卿根本沒把顧陌的一係列動作放在心上。
因為他知道顧陌根本不可能成功,在這個官場,大家都貪,自然官官相護,顧陌改革吏治體製損害到了那麼多官員的利益,最後恐怕隻會把自己弄的聲敗名裂。
更何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顧陌怎麼可能玩的過那些滿是心眼子的官吏?
最後她會發現,自己不過是白忙活了一場而已。
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覺得顧陌的改革最後會落到虎頭蛇尾的尷尬境地。
然而,顧陌卻一開始就不按常理出牌。
她先研究清楚了這些官員的對策,才開始製定政策,最後不是讓貪官去查貪官,而是直接往地方派欽差大臣。
派的都是那種平時在朝中人緣不咋地好政績也不咋地好但已經快要退休的老翰林,他們最注重讀書人的名聲,當官就是奔著一個清流名聲,不懂得官場上你往我來的利益,所以被邊緣化。
這種人迂腐,最愛跟大流唱反調,杠起來不是普通人d的住,所以平時最不討喜。
但做這種事,他們最合適不過了。
而且正因為他們獨來獨往,求名卻奮鬥一輩子沒有什麼顯赫的名聲,也急於在退休前留下點名垂青史的大政績。
現在顧陌讓他們去當欽差大臣,可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然,顧陌也是為他們的安全做足了考慮的,總不能讓他們去當光杆司令,所以從各地抽調了人員組成調查團,一方麵幫助查賬,另一方麵,查出來貪官汙吏,自然要將先前有關官員就地免職問罪,他們頂上。
而一方麵,為了保證欽差大臣的人身安全,顧陌還在民間應聘江湖人士或請鏢師局擔當保鏢,他們得到的報酬都是按照查抄一個官員的百分之幾算,這樣下來,查到的錢越多,他們的酬勞就越高,自然也卯足了勁兒保護欽差大臣的安全。
更何況,乾得好,他們還相當於在皇帝那裡掛了名號,自然不能懈怠。
因此,欽差大臣們的查賬行動相當順利。
那些地方官都沒想到顧陌連民間團夥和江湖人士都用上了,愣是被打的措手不及。
後來貪官們反應過來,開始想方設法借錢借糧來填補虧空,這錢糧一般都是從當地富戶那裡借來放在庫裡,等查賬的人走了,又把錢糧還回去。
因為是官借,利息高,富商們自然樂意合作,而且官商勾結也是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