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將來落個全族覆滅的下場,不如把兵權給顧陌,保全桓家。
但他生性多疑,又怕顧陌還是會對桓氏下手,因此認謝昭當義子。
如此一來,他和謝昭就有了名義上的父子情分,謝昭若是在顧陌手底下無法保全桓氏,終究是要被世人所詬病的。
為了家族,桓琳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然而他幾十個兒子不領情啊,他屍體都還沒涼了,幾十個兒子就鬨起來了。
但兵權在謝昭手裡,他們沒有實權,再怎麼鬨也不過是小打小鬨,沒鬨出什麼氣候來。
但是桓琳死時,要求配享太廟。
朝臣一片反對之聲。
桓琳已經死了,他們並不把桓氏放在眼中,一口一個老賊的喊。
顧陌卻力排眾議,堅決要求小皇帝滿足桓琳生前心願,並說道: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願;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出自梁啟超《李鴻章傳》]
桓琳便是一直有造反的企圖,可誰也不能否認他之於國家和民族的貢獻。
顧陌一支持,朝臣便想到她手裡捏著的那三軍,頓時不再嗶嗶了,一口一個太傅說得對太傅說得好。
小皇帝也隻得陰著臉下了詔書,給予桓琳配享太廟的尊榮。
到現在他才明白,顧陌對景朝分明用了和顧家堡一樣的發展方式,不聲不響一點一點的蠶食。
現在整個景朝的江山,都在顧陌手裡了,她的權勢比起桓琳在世時更甚,稱她為南朝第一人物也不為過。
他的小命也從桓琳手裡轉到顧陌手裡了。
小皇帝覺得顧陌造反,也是遲早的事了。
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找顧陌要兵權。
“陛下,臣手裡的權力,現在誰也不能給。”
顧陌對著他笑,“因為臣除了自己,誰都不信。”
小皇帝氣急敗壞,“那朕還做什麼皇帝?”
顧陌,“那陛下就不做好了,臣瞧著中山王倒是十分的聽話,陛下不想做,臣這就迎中山王進建康城。”
小皇帝一下噤聲了,顧陌這是要學桓琳重新扶持一個傀儡啊!
那離自己的死期還遠嗎?
“太傅,朕與你開玩笑了,兵權掌握在太傅手中,沒有比這更讓朕放心的了。”
這之後小皇帝變得異常的乖巧聽話,把自己當成了臥薪嘗膽的勾踐,對顧陌極其孝順。
甚至還主動冊封顧陌為攝政王,稱呼顧陌為亞父,一副我隻想活命不會跟你爭權的慫逼樣。
顧陌都懶得理會他那些小伎倆,一門心思撲在了政事上。
以前她改革朝政時候,大多數時候桓琳雖然不吭聲,但他畢竟是世家,但凡真正動到世家利益或者說是桓氏利益的事,他就會跑出來反對。
如今桓琳沒了,顧陌顧慮少了許多,手段也比之前強勢了許多。
而對於掌握了社會大多數財富和權勢的世家來說,顧陌如今的每一項改革針對的幾乎都是世家。
看著朝堂上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看著這些寒門子弟越來越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