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我希望你們能記住,你們麵對的是同樣的敵人,你們誰也沒有資格要求彆人為自己去犧牲,如果你們將之當成了理所當然,那麼請問你們和外麵的人有什麼區彆?你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忍不住反駁說道:“我們這麼做隻是把損失最小化,總不能讓我們所有人都去死吧?”
顧陌目光看向了說話的人,“你們怎麼就能保證把她們送出去,就是把損失最小化?一個人的生命和價值難道是靠年紀、職業來衡量?”
那人低下頭去,顧陌又說道:“我告訴你們,我們今天為了活命交出去一百個人,明天寇星軍團就還會來,後天寇星軍團還會來,直到這裡再也沒有可以交出去的人!”
是,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覺得,在災難麵前最應該保住的是那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才是一個星球未來的希望。
可是現在是戰亂時代,人人都在戰亂中艱難求生,年輕人們已經失去了在溫室下生活的條件,他們的人生該他們自己來拯救,而不是用彆人的犧牲去求全。
而那些被推出去的女人,就因為她們曾經的職業很不堪,就因為她們是寡婦就該遭受這一切?
顧陌曆來最反對這種充滿差彆和歧視的犧牲,而這種犧牲應該被稱為恥辱,而不是被大肆渲染成偉大進行誇讚,
“那我們現在到底要怎麼辦?不把人交出去,我們所有人都會死的……”
顧陌的聲音擲地有聲,“我知道現在的情況很艱難,但最差的結果也不過就是死,難道你們沒有經曆過死亡嗎?難道你們還怕死嗎?”
“我們都不怕……”,人群裡有人喊道:“我們早就做好了隨時死亡的準備了……”
“既然不怕死,那為什麼不站起來,為什麼不靠著自己去爭取生存的機會?”
顧陌看向那些孩子,“你們也記住,現在是外敵入侵,全民皆兵,你們是學生,是少年,是這個星球的希望,這個星球的未來需要你們,如果你們現在就會躲在女人身後保命,那你們以後無論做出多大的貢獻,你們都是失敗的!所以想要活命,就要自己去抗爭!我不會允許任何人將這裡的誰推出去!要麼一起死要麼一起生,沒有誰生來就該是被犧牲的!”
顧陌的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要麼一起死!要麼一起生!我們絕不妥協!”
士氣被點燃,顧陌很滿意。
而救助站被寇星軍團圍困的第二天,南方基地開始攻打陽雲區了。
顧陌知道機會來了,將自衛隊召集了過來,讓他們拿著武器衝在最前麵,而後麵的人,有什麼拿什麼,也一起衝出去,配合攻城的基地武裝力量,和寇星軍團進行最後的決戰。
顧陌準備在最前麵帶兵的,畢竟叫人家去送死,你卻躲在最後麵,像話嗎?
但神父卻拉住了她,一臉的凝重,“不,你不可以去,你必須活著,。”,但卻沒有把她交出去。,你很偉大,但你必須活著!”
顧陌沒有聽神父的話,仍舊衝在了最前麵。
她從來不認為自己很偉大,在這個時代,比她偉大可愛的人比比皆是,她不過是滄海一粟。
本來寇星軍團就沒來多少人,再加上有基地在攻擊城市上空的防護罩,沒人來救助站支援,圍住救助站的寇星軍團最終被全部殲滅。
顧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開著飛艦衝在最前麵,去太空攔截前來支援的寇星救援隊。
她身後自衛隊也開著另外幾艘戰艦跟上來。
很快,他們就在銀河邊上和一支寇星軍團遇上了。
雙方開始交戰,自衛隊的飛艦戰鬥力強悍到讓寇星人都震驚。
他們不懂,這些藍星人怎麼會有這樣先進的飛艦,竟然比他們從利星進口的都還要先進。
不過眨眼間,他們幾艘飛艦就被自衛隊的飛艦銷毀了,不得已直接開出了太空坦克。
自衛隊這邊立刻後退,畢竟太空坦克的威力根本不是戰艦能夠承受得住的。
顧陌這時候也拿出了自己一直藏著的那顆激光炸彈。
原先她總共做了兩顆,一顆給了馮誌國,一顆自己留著,現在這顆炸彈終於派上用場了。
她做了個手勢,讓自衛隊的人架著戰艦後退,自己開著飛艦往前衝,隨後將炸彈丟進了寇星軍團的那輛太空坦克裡。
轟的一聲,衝天的火光讓人忍不住閉上了眼睛,等他們再睜開眼,就看見了無數的寇星人屍體往下掉。
“我們勝了!我們勝了!”
他們終於打敗了這支寇星軍團!他們終於能夠活下去了!
等他們從興奮中回過神來,才想起顧陌,到處找,卻怎麼都沒找到人。
支援的寇星軍團在途中被自衛隊乾掉了,陽雲區沒了支援,寇星軍團最終戰敗。
等兩大基地攻破陽雲區防護罩衝進來,將陽雲區控製下來後,立刻又開著戰艦去了太空之上,想看看到底是哪支隊伍配合了他們,卻不想進來看到的是一群藍星人坐在戰艦裡哭
“顧女士她死了,被炸死了,嗚嗚……”
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我親眼看見顧媽媽被炸飛出去了,嗚嗚,顧媽媽沒了……”
兩大基地的人都很茫然,直到聽神父說了顧陌的事跡,他們才忍不住肅然起敬。,她死了……”已死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兩姐妹也知道了,哭成了淚人。
但其實,顧陌沒死,她被人救了,隻是卻陷入了昏迷,既無法醒來,也無法脫離這個位麵。
救她的人叫李成衛,是北方基地的人,把她秘密藏了起來,希望把她救醒。
可惜,顧陌這一昏迷,就昏迷了很多年。
直到戰爭結束她也沒能醒來。
而顧陌在寇星軍團圍困救助站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大概可能會死,因此留下了一封信。
那封信,就交代了她藏錄像帶和照片底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