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量子芯片,王銘能夠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像現在正在進行的核脈衝火箭發動機設計、可回收火箭發動機進一步優化、太空快速運輸係統建設……
這些都可以通過量子計算機的環境模擬,極快的加快研究進度。
量子計算機的出現,無疑會將「星辰科技」超級服務器集群的算力提升好幾個數量級。
這帶來的提升是十分巨大,具體能夠帶來什麼樣的變化,連王銘這個始作俑者也預料不到。
王銘想要驗證的不是材料,而是一種理論。
在他重生前,科學家們發現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出現的奇怪現象之後,有物理學家提出,在宏觀層麵上呈現出來的現象,在微觀尺度上同樣可以複現出來。
隻不過微觀層麵受到各種限製,無法天然形成,或者是能夠天然形成,卻無法在宏觀尺度上觀測到。
那位物理學家提出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出現的奇怪天文現象,極大可能是相對論裡麵提到的蟲洞!
這樣一個突然出現的蟲洞,對於人類文明來說,不知道是福是禍。
人類文明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麵動用能夠所有的航天力量,對那一片區域進行太空探索;另外一方麵從微觀層麵入手,嘗試著將這樣的現象給複現出來。
王銘重生前,航天方麵的探索如火如荼的在開展,微觀方麵的探索卻一直停留在紙麵上。
因為粒子對撞機都在忙著製造量子芯片的材料,根本空不出來做這些不知道有沒有意義的事情。
微觀物理學家和量子物理學家們,隻能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演算,與獲得的航天觀測數據進行對照,提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假說和理論模型。
每一次有新的假說或者理論模型提出來,都能夠引起一段時間的討論。王銘那會正好涉及這方麵的項目,也關注了各種新理論。
前世沒有那個條件,也沒有那個必要進行這方麵的研究,這一世他完全具備研究的條件,加上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科研圈待著。
知道有這樣一個天大的發現等著自己去探索,要是不去尋找下真相,真的比死了還難受。
當初建設航天基地的時候,就有考慮到進行這方麵的探索。隻是這麼多年下來,隻是可重複利用火箭方麵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短時間內想要跑到天上去一探究竟不太現實,微觀方麵要簡單很多。
隻要超級粒子對撞機完工,就可以進行這方麵探索。
不過王銘也沒有急著進行這方麵的實驗設計,先把量子芯片材料搞出來才是當務之急。
確定當前的主要方向,王銘通過電腦與超級計算機集群建立聯係,將量子芯片材料的量子特性、所需能量層級、需要達到的各類指標輸入進去,用計算機進行模擬。
以現在的算力,能夠模擬出來的數據有限。需要花費的時間也不短,他設置好相關的計算任務之後,便進行洗漱,打算明天起來再看結果。
第二天一早,王銘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洗漱之後,回到電腦前。
昨天的數據已經跑出來了,與設計的目的幾乎沒有出入。
“很好,這個實驗設計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下一步需要……”王銘坐在那自言自語,不斷的在鍵盤上敲擊著,調整著數據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