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研究所」給出的改造方案,簡單粗暴。
在現有船體的基礎上,加上四台中型核動力引擎,分彆安放在船體前後左右甲板的下方。
四中型核動力引擎的推力,足夠讓航母在大氣層內和宇宙空間內自由航行。
四台引擎的輸出功率多出來的部分,還可以為躍遷裝置的充能,以縮短躍遷的間隔時間。
根據「愛麗絲」的計算,僅靠航母原來的兩台100兆瓦核反應堆,需要3天的充能,才能進行一次躍遷的操作。
有了新安排上四台核動力引擎,全功率充能的情況下隻需要10小時便能進行躍遷。
這一改造方案,讓王銘不禁想到某部超級英雄電影裡麵的那艘空天母艦,四台螺旋槳發動機轉動葉片的方式,托數萬噸母艦。
先不說渦槳發動機的推力能不能將那麼重的母艦托起來,光那進氣道直接暴露在外麵,高速旋轉時造成的吸力就足以把甲板上的東西被掃乾淨。
核動力引擎使用爆震原理,其推力遠超傳統的渦槳發動機的同時,不需要設計複雜的進氣道,其推力也有一個上限值。
當初星辰二號艦就因為核動力引擎在大氣層內的推力不足,導致無法懸空,像塊隕石一般砸到了寧靜海之上。
如果光憑核動力引擎,沒有躍遷裝置的情況下,恐怕星辰二號艦會被永遠留在藍星上,再也沒辦法回到太空當中。
有躍遷裝置的存在,多重的飛船都可以輕鬆進入太空當中,當初他們在28萬光年外看到的金字塔文明那艘巨型飛船,王銘估計其質量至少在千萬噸級以上!
進入太空之後,要推動其前進,所需要的動力小得多,隻需要推力持續時間足夠長,推力小點完全不是問題,慢慢加速便是。
動力的問題解決,接下來是躍遷裝置安裝位置的問題,躍遷裝置一般是安放在飛船的質心位置,以避免在躍遷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
航母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安裝這樣一套設備的情況,在質心位置安排的是核反應堆。
經過「鴻蒙研究所」專家們的改進,決定在核反應堆內部找一處地方進行安放。
躍遷裝置本身的體積便很小,完全可以放入核反應堆當中;至於所需的電力,將幾條輸出線路改造成為輸入線路,讓躍遷裝置可以從核動力引擎那邊獲取電能進行充能即可。
比較麻煩的是太空適應化改造,航母這種海麵艦艇,設計的時候隻考慮到了水位線以下部位的防水、密封問題。
進入太空後,理論上任何一個艙室都需要考慮密封的問題。
雖說可以持續開啟空間寶石的空間泡功能,以鎖定空間泡內的大氣環境。
但是作為一艘戰艦,必須要考慮空間泡關閉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航母在太空中依然有一定的戰鬥力。
“王總,這改造難度有點大啊!”
會議上,老吳看著王銘展示出來的改造方案,苦笑道,“按照你們的方案改,除了貌似船殼能夠用得上,大多數地方都要改啊。”
“那沒辦法,海麵艦艇和太空艦艇的功能性有一定的相似,實際上差彆還是很大的。”
“比如這些內部管道,隻有通風是不行的,需要增加製氧功能和空氣循環設備,不然出現點什麼狀況,太空中可沒地方弄氧氣去。”
“哎,原本這艘航母要在今年閱兵式上亮相的,這麼大的改造工程量,恐怕明年都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