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朝的探子悄悄潛入大鈞軍隊的營地,親眼目睹了令人震驚的一幕連普通士兵都在修煉術法!這個消息迅速傳回了費朝,將領們聽到後,無不睜大眼睛,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在費朝,隻有祭司才擁有術法的能力,他們一直將其視為神秘而強大的力量。然而,現在大鈞的士兵竟然也在修煉術法,這讓費朝的將領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他們開始擔憂大鈞軍隊的實力會因此大幅提升,對費朝構成更大的危險。將領們緊急商議對策,思考如何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
有人提出要加強對祭司的培養和訓練,提高他們的術法水平,以對抗大鈞的威脅。還有人建議派出更多的探子,深入了解大鈞軍隊修煉術法的情況,以便製定更有效的戰略。
費朝的將領們深知,他們必須儘快采取行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緊張的氛圍中,他們開始籌備應對之策,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挑戰。
鈞州收到遼州起事軍隊節節勝利的消息,讓李俊山和姬子雲喜憂參半。喜的是,起事軍隊的勝利意味著費朝的統治可能受到動搖,這為他們推翻費朝了機會。憂的是,他們擔心起事軍隊的勝利會引發更大的混亂和動蕩,對百姓造成更多的傷害。
李俊山和姬子雲深知,他們必須謹慎應對當前的局勢。他們決定派遣使者前往遼州,與起事軍隊的領袖進行談判,試圖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同時,他們也在積極籌備自己的軍隊,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範增將軍聽到這些心裡卻十分高興,他知道遼州起事軍隊可是大將軍的軍隊,要不是皇浦雲讓他保密,他可能早就告訴鈞州所有的人,大將軍回來了。
不過他還是提議李俊山準備集結軍隊,在有必要的情形下,助皇浦雲一臂之力。
鈞州城,旌旗蔽日,軍隊的集結聲響徹雲霄。這兩年,遼州戰事頻繁,費朝的兵力被牽製在那邊,無暇顧及鈞州和金州等地。鈞州趁此機會,得以喘息,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在州府的大堂上,李俊山這個州牧大人正與各級將領們商議著下一步的計劃。他們深知,雖然鈞州暫時安全,但他們還是怕費朝遲早會回過頭來對付他們。因此,他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可能的威脅。
範增的提議最好是協助大鈞軍隊一舉滅了費朝,以免後顧之憂。
將領們紛紛獻策,有人建議加強城防,修築工事;有人提議招募新兵,擴充軍隊;還有人提出與周邊的州郡結盟,共同抵禦費朝的進攻。知州大人認真地聽取著每一個人的意見,心中已有了初步的打算。
與此同時,在鈞州的大街小巷,人們也感受到了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氛圍。年輕人紛紛報名參軍,希望能為保衛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商人們則忙碌地準備著物資,為軍隊後勤保障;而普通百姓則默默地祈禱著,希望這場戰爭能夠早日結束,讓他們過上平靜的生活。
臨時皇宮內,姬子雲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凝視著遠方。他心中明白,自己雖是傀儡皇帝,但國號的延續卻係於他身。
遼州戰事的勝負,關乎著國家的命運,也關乎著他這個皇帝的地位。他深知自己無力左右戰局,隻能默默地祈禱著勝利的到來。
在這寂靜的皇宮中,姬子雲思緒萬千。他回憶起曾經的輝煌,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悲涼。如今的他,雖身處高位,卻毫無實權,隻是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
然而,他並沒有放棄希望。他知道,隻要國號還在,國家就還有一線生機。他決定利用自己的身份,儘可能地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姬子雲開始關注民生,他下詔給李俊山,下令減輕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他還積極與大臣們商議,尋求解決國家困境的辦法。
雖然他知道自己詔書肯定沒有用,但是自己作為皇帝,還是需要做這些動作的。
本來鈞州從皇浦雲那個時候開始,賦稅都不高,但李俊山還是答應了姬子雲。雖然他依然是一個傀儡皇帝,但他的存在卻給了人們一絲希望。
金州州牧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奪回屬於自己領地的機會。他立刻召集了軍隊,征集了民夫,準備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
在金州州牧的號召下,士兵們紛紛拿起武器,民夫們也積極響應,為軍隊後勤支持。金州州牧深知,這場戰鬥不僅是為了奪回領地,更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和人民。
與此同時,金州州牧還給皇浦雲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皇浦雲的感激之情,並請求皇浦雲給予支持和援助。金州州牧相信,在皇浦雲的幫助下,他一定能夠戰勝費朝,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地。
金州州牧帶領著軍隊和民夫,向著費朝的領地進發。他們士氣高昂,信心滿滿,準備迎接一場激烈的戰鬥。在金州州牧的帶領下,他們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費朝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頭疼欲裂。他回想起當年率領軍隊征戰天下的場景,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勢如破竹,如今卻麵臨著江山逐漸失控的危機。
他深知軍隊的不給力是當前局勢的關鍵問題。曾經忠誠勇猛的將士們,如今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鬥誌和戰鬥力。軍紀渙散,訓練不足,裝備陳舊,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軍隊的實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皇帝決定親自出馬。他召集了將領們,進行了一次嚴厲的訓話,強調了軍隊的重要性和責任。他下令加強訓練,更新裝備,整頓軍紀,希望能夠重振軍隊的雄風。
同時,皇帝也開始思考其他的解決辦法。他意識到,僅僅依靠軍隊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國家的治理,改善民生,贏得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