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他都已經當上了皇帝,成為了九五之尊,卻仍然被錢所迫,多憋屈啊!
……
與此同時,這樁事情還在不斷發酵。
很快,太子殿下那邊,也得知了此事。
對於自己這個十二弟的才情,朱標是打心眼裡佩服的。
尤其不管是他之前所頒布的考成法也好,還是一條鞭法也罷,那都是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好法令。
對此,太子朱標那自然也是十分讚成,並暗中不斷推波助瀾,幫助法令的落地與實施。
可是現在嘛……
不得不說,即便是太子朱標,也覺得十二弟有些操之過急了。
當然了,他並不是覺得這條法令不好。
恰巧相反,對於普及教育這件事情,朱標是相當認可的。
有了廣大的文人作為基礎,選拔出來的人才都必然會更加優秀!
這自然就為大明今後的統製,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是好事兒啊。
可是……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子朱標覺得這件事情,似乎並不是眼下最為急迫的。
甚至可以往後稍微挪一挪,等到時機成熟、國庫充盈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畢竟,這項法令的頒布和實施,其中所需要耗費的銀兩,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對於現在本就壓力重大的國庫而言,無疑是更加雪上加霜,增加了負擔。
最重要的是,教育這項事業,並非是一蹴而就的,投資了馬上就能夠看得到回報和效果。
那是一個水磨工夫,最快也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才能夠初見成效。
要想真正影響到整個大明,那少說也得花費至少二十年的時間,先培養出一代學子出來才行。
可現在大明才剛剛建立,如何就能夠去賭二十年後的事情呢?
正因如此,太子朱標覺得這件事情有意義,但意義不大。
至少對現在的大明而言,並不是最緊要的事情,所以可以先擱置,從長計議。
……
唯一看懂了攝政王朱柏長遠布局的劉伯溫,在朝會散了之後,將浙東派的諸位召集起來,大家私底下商議了一會兒。
才剛說服了楊憲、宋濂、方孝孺等人,他們就接到了消息,知道了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子殿下,都對攝政王殿下的這樁法令頗有微詞。
於是,眾人不敢有半點耽誤,立即起身,朝著攝政王府邸的方向而去。
他們擺明了身份,進入了府邸之中,來到了攝政王殿下的書房裡。
沒有任何寒暄,劉伯溫直截了當將他們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給了攝政王,並且還著重向攝政王殿下闡述了當前的具體情況。
“這麼說來,不論是父皇還是太子皇兄,他們對本王所頒布的法令,都並不支持?”
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是這樣的結局,所以攝政王朱柏絲毫不慌,不急不緩地說道。
劉伯溫無奈地點了點頭“的確也有彆的因素製約,畢竟現在國庫緊張,庫存本就不多,即便全部拿去支持教育普及,也是杯水車薪,辦不成大事。”
聞言,攝政王朱柏微微頷首。
“那你呢?你們又是怎麼想的?但說無妨。”
攝政王的目光率先落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方孝孺無奈,隻能硬著頭皮說道“古語有雲,有教無類。進行教育普及的確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
“不過,微臣倒是覺得,不妨先將教育普及的年限放寬些,十二年的時間太長了。何不改為六年或者三年呢?這樣一來,國庫的壓力也能相對要輕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