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晚一些,華科院材料研究所裡,嗚嗚泱泱擠了一大群人。
這幫人都是從上午會場那邊過來的。
本來國家也沒打算讓這麼多人過來,但一番勸說後,隻有一部分公職人員因為工作需求,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餘下的這好幾百人,全都不想錯過這有可能見證曆史的一刻。
國家對此也沒轍,隻能緊急調來了幾十台考斯特,才把人都運過來。
好在華科院材料研究所規模不算小,還有個大禮堂,勉強裝得下這麼多人。
但這卻把所裡的廚子給愁壞了。
這眼瞅著就要到飯點了,突然冒出這多人,長幾隻手夠用的?
萬幸國家的組織能力還是很強的,計劃有變的同時就做出了安排,午前就派人送了滿滿一箱貨盒飯過來。
要不是這樣,那群廚子估計今天就辭職了……
邱睿倒是沒吃午飯。
此時他正穿著一身“戰袍”,站在實驗室裡。
電池的充放電實驗不需要他,但導電樹脂中和毒性的實驗,沒人比他這個技術創造者更合適做現場指導了。
就這樣,時間一晃就來到了下午。
隨著一陣歡呼聲,從禮堂內顯示著實驗室事實場景的大屏幕中傳出,等待中的眾人紛紛打起精神。
是的,絕大多數來訪者,都是待在禮堂內等結果的。
實驗室可是研究所的重地,輕易不能放外人進去。
再說人數眾多,想進也進不去。
隻有少數幾名相關領域的頂尖學者,被邀請去了現場觀摩。
就在禮堂這邊的眾人,等的有些抓心撓肝之時,材料研究所的馬院士,滿麵紅光地拿著張檢驗報告單走到鏡頭前。
“諸位,剛才充放電實驗的數據已經出來了,而之所以這麼快就能得出初步結果,完全是因為固態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比傳統電池快得多。”
說到這,他頓了下,才高聲宣布,“測試結果和邱睿同誌說的一樣,兩塊樣品的能量密度分彆達到了502hkg和510hkg,而且理論可循環次數也比前麵那塊樣品要高,預計能達到六千次以上。”
眾人聞言,下巴差點沒掉到地上。
我滴個乖乖,這也太難以置信了!
才短短大半個月,那小子是怎麼把能量密度提升這麼多的?
電池成精的嗎?
但隨即,他們便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
就算鋰硫電池有毒,就算到完全工業化還有一段路要走,就算這東西會對整個傳統化學電池行業會帶來一次九級大地震,但誰又能拒絕一種每公斤能存半度電的電池呢。
這年頭,老米那邊最先進的電動車,900多公斤的電池才能存60度電。
可要是換成邱睿的固態電池,隻要200公斤就能存100度!
乖乖,正式立項怕是再也沒有任何阻力了……
不知是誰起的頭,有鼓掌聲響起。
頃刻間,淅淅瀝瀝的掌聲便轉變成雷鳴般的轟鳴,回蕩在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久久不能平息。
……
與此同時,上京太液池的某間會議室中。
比起上午那場千人級彆的大型會議,這場會議的規模堪稱袖珍級。
彆看人數不多,在座人員的級彆卻高得嚇人。
穿軍裝的,至少是一顆星起步。
而沒穿軍裝的,也都是電視晚7點檔和各大報紙上的常客。
此時每位與會者,都在認真閱讀著麵前會議桌上的厚實資料。
而資料的封麵上,赫然印著一行醒目的標題。
《關於新型鋰硫固態電池的研製與產業化可行性論證內部完整版)》
標題下方還蓋著個方形“機密”字樣的紅戳。
顯然,和那份為了討論項目可行性、在組織中層人員間傳閱的“閹割版”資料不同,這份才是“原版”。
上麵不僅詳細描述了固態電池的相關技術以及應用實例,還做了不少有關如何開展工業化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構思。
雖然裡麵的很多想法,目前仍處於沒有驗證的概念階段,但其中的創新思路,卻是令與會的專家,尤其是來自工程院的張鳳群院士眼前一亮。
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