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航天領域的專家,但核聚變這種大熱的前沿技術,齊院士還是有所了解的。
可老院士不理解的是,現在連氘氚反應都還八字沒一撇呢,怎麼就急著為反應條件更苛刻的氘氦3進行布局了。
對此,邱睿沒直接給出回應,而是想到了蔚藍空間目前遇到的困境。
半個月前,他就把需要航天人才的申請遞交了上去,但效果並不儘如人意。
國家是陸陸續續派了幾十號人過來,但儘是些沒什麼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比剛離開校園的博士生強的有限。
年輕不是問題,問題是邱睿親自麵試過一番後發現,這幫人知識是挺紮實的,就是一個能獨當一麵的都沒有。
進了項目組,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最底層的科研勞力。
至於蔚藍空間所急需的頂級火箭方麵、以及載人航天方麵專家級人才,那是一個都麼得。
自認為多少也算是個科研人員的邱睿非常清楚,一個科研項目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底層的科研勞力堆人力和工時,但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突破性的進步,往往是看頂級人才給不給力。
其實要是能像以往那樣,靠金手指平推過去也就算了,誰來了都能被他帶飛。
關鍵永恒號暫時卡級了,短時間內火箭沒法跟著升級。
而且即便沒卡住,以永恒號目前的構造,不改造也放不下蚱蜢火箭。
畢竟做為原型的海娘級,是艘攻擊核潛艇,根本沒有水下垂發係統。
就算有垂發,也不可能塞得下一根40米長、3米直徑而且還是熱發射的飛棍。
這也是邱睿迫切需要火箭專家的最主要原因。
暫時沒掛可用,就隻能靠他帶著團隊硬擼。
等永恒號那邊突破了卡級,再完善設計。
其實邱睿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蔚藍空間當前的麻煩。
說國內航天界對可回收火箭的認可程度不高,那隻是表象。
真正的內在原因異常現實——利益不一致。
就拿磁化靶聚變項目來說。
雖然路線和國家一直投入大力發展的托卡馬克不儘相同,但好在他滲透的足夠久,很早就借著科大的關係,和太陽島上的人混熟了。
然後步步為營,左一個《dt聚變陷阱論》、右一個反場構型實驗成功的,逐漸把李剛教授那幫人都給“忽悠瘸了”。
最後乾脆拿出了能令眾人信服的方案,才把國內搞核聚變的頂尖機構,綁到了自己的賊船上。
說白了,對於李剛教授他們來說,現階段明顯搞不出什麼名堂的托卡馬克,和明顯有戲的磁化靶相比,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至於路線什麼的,黑貓白貓,能實現聚變就是好貓。
再說托卡馬克的經驗又不是用不上,frc注射器裡就運用了不少,所以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
遊隼和海東青項目就更不用說了,全程被蔚藍科技帶著飛,那幾家國有飛機製造廠都是主動往項目組裡塞人的。
而這回的可回收火箭項目則完全不一樣。
邱睿和華國航天不熟,又多少有點嗆行的嫌疑。
就算國家高層對他的眼光和技術能力有足夠信心,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時間做下麵人的思想工作。
什麼,直接一紙調令不就結了?
有那麼簡單還好了呢!
對於那些脾氣比命還要硬的老航天們來說,今天要是敢硬從他們手底下的項目組抽調頂尖人才,明天他們就敢鬨到上京去。
正當理由人家也有的是。
把技術骨乾抽走,現在的項目還搞不搞了?
製定好的發射計劃,還要不要遵守了?
是想讓洋人看咱們的笑話嘛!
這次親自來武隆發射場,邱睿除了驗貨外,也抱了尋求解決人員缺口的想法。
可惜,馬院士那幫人上來就給自己難堪,而他又不是個能吃虧的主。
兩邊直接撕破臉,今後的合作可能微乎其微。
但齊院士的出現,似乎給了他一絲解決眼前困境的期望。
想到這,邱睿決定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