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正事之前,先說說永恒號的結構。
因為是從鸚鵡螺號、這艘海娘級特裝艇上逐漸升級而來的,所以之前永恒號的整體結構,一直都是類似於海藍星上的現代大型核潛艇。
即,艙段的布置從艇艏至艇尾,大致依次為武器艙、指揮艙、蓄電池與生活艙、核反應堆艙、輔機艙與動力艙。
永恒號隻是在此基礎上,在艇體後半段的上部,多了一個可以打開的艙內甲板區而已。
但是邱睿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現,這種結構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比方說甲板區,就是問題最大的地方之一。
如果像以前一樣,艇上隻攜帶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飛行器還好。
但裝上電磁彈射器後,不彈點重型艦載機,是不是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那這種展開後,衝著艇尾方向的跑道,就多少顯得有些智障了。
畢竟即便是彈射起飛,也是主要依靠空氣動力,飛行器與空氣的相對速度越大,升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起飛。
試問,誰家航母的艦載機,是朝後起飛的?
另外,就算邱睿的無人機,垂直起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卻也一直無法避免這種技術路線最大的一個缺陷,那就是起飛階段賊拉費油。
具體來說,垂直起飛大概要消耗總攜帶油量的三分之一,大大限製了艦載機的航程不說,還限製了載荷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老米的f35b,明明具備垂直起降能力,卻往往采用與彈射或者滑躍相結合的起飛方式。
因此在邱睿的構思中,以後艦載飛行器的起飛,如果沒有緊急情況,主要還是靠彈射。
至於回收,還是要靠垂直起降,誰讓永恒號不像真正的航母,沒有那麼長的直通甲板,自然沒辦法裝攔阻索。
而這也就決定了艙內甲板區的位置,必須調整到艇體前半部分,朝向艇艏。
隻是如此大的變動,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
比方說,為了能保持水麵航行時的平穩,尤其是在彈射艦載機階段,必須想辦法減少艦艏縱搖,也就是所謂的“磕頭”現象。
可一般的大型水麵航母在這方麵,主要是依靠球鼻艏等壓載水艙來減輕縱搖。
永恒號怎麼說也是艘潛艇,加裝球鼻醜不說,還多餘。
所以隻能把原本的鈍頭改尖,再在艇體下方加裝兩隻可折疊的大型減搖鰭。
另外,重新調整結構後,永恒號的配重也需要重新調整。
在金烏堆和兩台裂變堆,位置儘量不發生變動的基礎上,邱睿隻能把比較重的輔助設備與蓄電池這些,調整到甲板區下方。
如此一來,武器艙倒是可以被挪到艇體中後段,但同樣需要往後搬的指揮艙與生活艙,就沒那麼適合這片區域了。
畢竟這片區域被夾在反應堆艙與動力艙之間,周圍還有武器包裹,吵就不說了,多少還有些躺在火藥桶中間的意思。
於是邱睿隻能在cfd流體力學仿真模擬軟件的輔助下重新設計艇體,在艇體後上表麵上,加了一個巨大的流線型圍殼,用來放置指揮艙和生活艙。
雖然這麼做破壞了永恒號原有的耐壓結構,導致最大下潛深度變淺了將近500米,但101novel.com00米的深度也絕對夠用了,再說還能騰出更多的空間來,留給其他準備安裝的設備。
總之,永恒號的這次改裝程度之大,幾乎不亞於以往突破卡級時,係統自動帶來的結構變化。
這也是儘管很多配件早就生產出來了,但足足改造了一周多,整體進度也才不到四分之一的原因所在。
要不是自從+15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年多,讓邱睿攢足了經驗,絕對夠一次“超常”升級的開銷,他還真未必敢這麼大刀闊斧地施行改造計劃。
(注最近安排有些滿,容我稍微拖幾天,再把新船畫給大家看)
……
就在邱睿這邊開始補覺的時候,距離東福星島直線距離270多公裡外的杭城,錢家大宅。
難得周末聚在一起的錢氏三兄弟,看著電視中有關安理會最新決議的報道,全都不由怔住。
良久,經商的老大錢伯修率先反應過來,苦笑著搖頭說道“唉,真想不到,蔚藍科技居然會在短短兩年內發展成這樣,真乃奇跡!”
說到這,他看向坐在對麵沙發上的二弟,不解地問道“老二,我實在想不通,你說他們這都相當於徹底獨立了,國家怎麼還能替他們站台呢?”
身為一省大員的老二錢仲齊,自然知道的稍微多了一點。
此刻,他雖然也是難掩心中的震驚,卻也沒有破壞紀律。
“大哥,這新聞我也是頭一次看到,知道的並不比你多,但剛才電視上張將軍所講不錯,就算拋開蔚藍科技持有人這層身份,邱博士也是不折不扣的共和國功勳,國家會替他站台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