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永恒號的第二趟月球之旅,但該說不說,不僅永恒號就沒在月表上降落過,先前邱睿也一直都沒有下船。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成功登月的紀錄,仍然由1972年12月抵達月球的阿波羅17號所保持。
至於那個不為人知、把老米都嚇躥了的阿波羅18號任務,因為沒能成功,自然不在此列。
不過這記錄也就保持到今天為止了。
經過數個小時的飛行,永恒號終於從月球赤道以北的澄海區域,抵達了位於南極的目的地——斯威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
挑這裡建設月球基地,那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為什麼非要建在隕石坑裡?
這個道理很簡單。
和戰場上的士兵為了躲避敵方炮擊時,通常會跳入彈坑中一個原理,從概率上來講,經常遭受隕石襲擊的月球,來襲的隕石也很難砸進同一個隕石坑中。
此外,巨大的隕石坑,本身就是一個下凹的天然掩體,不僅能在隕石墜落到附近時保護,還能一個溫度較為穩定的環境。
其次,月球那麼大,為什麼非要挑在南極?
這是因為月球南極區域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這裡的溫度比其他地區更穩定。
月球因為沒有大氣,表麵的溫度變化比較極端,赤道區域的日夜溫差能達到300攝氏度,對於建立永駐型基地來說非常不利。
而因為月球角度,南極區域的溫度變化幅度就要小上許多,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恒定的低溫狀態。
雖然這裡有很多永久性陰影區,但也還是有很多可以接受到較多太陽光的高低區域,可以有效利用太陽能發電。
當然了,太陽能發電隻能算是輔助,畢竟現在又不是沒有其他更高效的發電裝置。
大不了以後弄一台金烏過來,以月麵基地的規模,短期之內就不存在能源短缺問題了。
最後,這個隕石坑好在哪?
斯威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的麵積足夠大,有5平方公裡左右。
這裡的地勢相對平坦,既能方便飛船降落,又有足夠的地方建造基地及其他相關設施。
而且該隕石坑中的陰影區中,很有可能存在著大量易於開采的水冰,可以給基地水資源。
綜合上述這些考量,邱睿也認為這裡是目前技術手段下,最為理想的基地建設地,自然就將目的地設在了這裡。
至於以後會不會在更多區域建立城市,那就要看護盾技術要多久才能成熟到可以無視隕石風險了……正了八景的斯威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可不是隨便一個坑喲隨著一陣塵土彌漫,永恒號伸出兩排粗重的支撐腿,降落在了直徑兩公裡左右的環形隕石坑中。
是不是看著挺新鮮,這玩意啥時候長腿兒了?
其實永恒號的支撐腿早就有了,先前在海藍星上時一直沒用,是因為可以用反重力係統懸浮,沒必要。
此時降落在月表,卻是不得不用,否則憑借永恒號恐怖的體重,就是船體再堅固,月球重力再輕,800米長的艦體趴在地上,絕對會把下方的部分設備給壓壞咯。
造成這種差異操作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永恒號的反重力是靠磁場對衝,相當於磁懸浮。
而月球雖然也有磁場,但和海藍星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在這邊幾乎沒辦法使用那套反重力係統,隻能靠遍布在永恒號渾身上下的推進器硬推。
好在月球的重力隻有海藍星的六分之一,低空飛行倒也不算太過費力。
扯遠了,言歸正傳。
等被推進器吹飛的月塵飄到了環形山的陰影中,永恒號的腹艙蓋才打開,形成一個坡道,然後各種自動化輪式機械啟動,開始進行建設材料的搬運工作。
同時,位於艦體上方的機庫艙蓋也一一開啟,各種噴吐著火焰的飛行設備從甲板上起飛,開始圍繞著斯威爾德魯普·漢森隕石坑進行測繪。
綜合指揮艙中。
“主人,首個月麵基地的建設工作已經按照計劃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