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認錯
有人向魏惠王引薦淳於髡,說此人學問淵博,記憶超人。惠王想見識見識。淳於髡被領去見魏惠王,他卻坐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惠王感到很奇怪,就問引薦的那個人“:你說淳於複姓)先生才藝出眾,超過管仲和晏嬰,可為什麼見到我連一句話也不說,難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談話嗎?”
那個人把惠王的意見轉達給淳於髡淳於髡說“:這裡有緣由。我已經來過兩次,第一次來拜見時,惠王想著彆人獻給他的馬;第二次來時,惠王想著進獻給他的歌唱藝人,無心與我談話,既然惠王的誌趣不在我這裡,我還有什麼話要說呢?”
魏惠王聽了淳於髡的話,抱歉地說:“的確如此,是我的不對,淳於先生不愧為聖人。他前次來,正好有人獻馬,第二次來,又有人獻歌唱藝人。當時我雖然讓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對他的尊崇,但精神還是集中在馬和歌唱藝人身上。”
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於髡以為惠王態度很誠懇,有知錯就改的精神,當時就和惠王談得很投機,談古論今,一連談了幾天。[
為政措施
一、公元前361年,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為了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製力量和保證國都的安全,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二、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如開鑿運河,修築黃河長堤等。又開放統治者獨占專利的山林川澤,不僅使生產有所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治階級與人民間的矛盾。
三、對外采取團結趙、韓的政策。四、公元前358年,魏惠王”使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這可能就是沿洛水築的長城。公元前352年又進一步擴建。這條長城的修築,顯示出魏國對秦國已采取守勢,以防禦為主。由於魏惠王采取了以上比較切合時宜的措施,國力又大大加強。
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都到魏國去朝見魏惠王,繼文侯、武侯之後,魏惠王又成為諸侯的領袖了。桂陵之戰後,公元前352年,諸侯軍將魏軍包圍於襄陵今河南睢縣),秦軍則進攻魏的河西奪取了少梁和安邑。
魏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夾於秦、齊、楚大國之間,但是要永保霸業又必須對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軍事上的被動,軍事上的失敗成為了必然。雖然魏在襄陵取得了勝利,並西向收複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國力大損,無奈和趙講和,將邯鄲還給趙國,與趙結盟。
魏惠王沒能實現當年龐涓給他製定的戰略方針,從此魏國開始走下坡路。魏西臨強秦,為了防備秦國的軍事進攻,以便統一三晉,魏惠王曾於公元前358年開始派龍賈率師修築長城。這條長城從黃河邊的卷今河南原陽縣西)開始,東到陽武今原陽縣東南),折往西南行,到達密今河南密縣東北)。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再次修築長城。魏國雖遭桂陵重創,國力損耗,但軍事上還保持著強盛的聲勢。公元前344年,魏惠王聽從於衛鞅的遊說,去侯稱王。同時召集逢澤今河南開封南)之會,邀宋、衛、鄒、魯等國國君及秦公子少官會盟,爾後同朝見周天子。逢澤之會遭到了韓國等大國的抵製,於是韓魏翻臉。
公元前342年,魏國向韓進攻。韓向齊求救。同年,齊、魏軍大戰於馬陵今山東範縣西南),魏軍大敗,主帥龐涓身亡,太子申被俘。次年,魏國又受齊、秦、趙三國三麵進攻。公元前340年,魏、秦交戰,魏軍又大敗,主帥公子卬中計被俘。不久,徹底放棄安邑,徙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惠王由於在秦、齊等國夾擊中不斷慘敗,於公元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國惠施”以魏合於齊楚以按兵“的建議,率韓國等小國國君赴徐州今山東滕州東南)朝見齊威王,同時齊威王亦承認魏惠王的王號。魏、齊接近,使齊停止了進攻,但秦國以魏為”腹心疾“,還是不斷攻魏。
公元前330年,秦軍敗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獻出河西之地。次年,秦軍又攻占魏國的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曲沃今三門峽市西南)等地。為了聯合他國抗秦,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韓威侯相會於巫沙,並尊韓威侯為王即韓宣惠王),同年,他又與韓宣惠王並帶太子入朝於趙。
次年,魏惠王又和齊威王相會於甄今山東鄄城縣北)。魏惠王兩次會齊威王,都是卑躬屈節的。但這並不能製止強秦的進攻。同時南麵的楚國為了逼魏惠王廢太子嗣,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為太子,於公元前323年敗魏軍於襄陵,奪取8個邑。次年,秦國又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
有感於惠施聯齊、楚抗秦策略的失敗,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張儀為相。而張儀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即其連橫策略。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齊、楚、燕、趙、韓五國支持下,逐張儀,致用倡導合縱的公孫衍為相。魏惠王對外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過多,此後國勢日弱。[
人物評價
魏惠王綜合說起來不算是昏君,嚴格的說,他早期是嚴明的強君,晚年開始走下坡路,成為一個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認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再加上有公叔座為相、龐涓為將,在奪位之戰後很快恢複了國內的秩序,妥善解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重創秦軍,打的秦軍節節敗退,迫使秦孝公遷都;
在趙、秦、齊.楚四國合攻之下也能精妙安排,取得勝利;遷都大梁,發展生產,修建防禦工事,使得大梁成為當時諸侯各國中都城最繁華的城市。他在列國之中率先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成為中原露主,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後麵。
到魏惠王統治晚期,由於錯誤安排,導致龐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殺而亡。之後在秦、齊的夾攻之下不斷慘敗,對外,魏惠王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太多,魏國國力日益衰弱。魏惠王剛慎自用,外寬內窄,好形式主義。魏國因重視人才而興,也因錯失人才而敗。
孫脾乃兵聖之後,本來是留在魏國做的,卻隻因魏惠王聽取龐涓一人之言落得殘疾,逃到文國;商鞅是被公叔座推薦過來的,他不重用也不忌憚,成就了後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強兵;張儀足智多謀,攪得列國不得安寧,這樣的人才也被魏惠王拱手讓人。
不禁讓人想起魏惠王於文威王會田於郊說的那段話,豈不知,他也曾擁有世上無價之寶不管他是早期賢明的君主,還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績,也不能忽略他的錯誤。
魏襄王(出生年月日不詳―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第四任國君,公元前318年即位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
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惠施為魏出使楚國。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齊軍在關津打敗魏軍。魏襄王五年公元前314年),秦派樗裡子攻取魏國的曲沃,並在案門趕跑犀首公孫衍)。
魏襄王六年公元前313年),秦派人來魏國立魏公子遬為太子,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魏軍進攻齊國。與秦國一起征討燕國。魏襄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軍進攻衛國,攻下兩座城。衛國國君非常憂慮。
魏襄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張儀、魏章相魏。魏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8年),魏襄王與秦武王贏蕩在應城相會。魏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國朝拜。秦國來進攻魏國的皮氏,沒有攻克就撤兵了。
魏襄王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國把秦武王王後送回魏國。魏襄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軍攻下魏國城池。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魏襄王與秦王在臨晉相會。秦國把城池還給魏國。魏襄王十八年公元前301年),魏國與秦國聯合攻打楚國。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秦國歸還魏國地,與魏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