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秦複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子昭王立。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與秦戰,我不利。三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六年,予秦河東地方四百裡。芒卯以詐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餘,皆複稱王歸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西,湣王出亡。燕獨入臨菑。與秦王會西周。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厘王立。
安厘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乾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製璽,使欲璽者製地,魏氏地不儘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九年,秦拔我懷,我拔齊昭陽。十年,秦太子外質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魏與始孰強?"對曰:"不如始強。"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強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馮琴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強,滅範、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禦,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強,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願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餘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約車而遣之。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至此,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對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發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麵而事秦,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秦之強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發,亦將賴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約從,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藩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魏氏複定。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範痤,吾請獻七十裡之地。"魏王曰:"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予王地,則王將柰何?故不若與先定割地,然後殺痤。"魏王曰:"善。"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強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柰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後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於親戚若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則不明,群臣莫以聞則不忠。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有大亂,外交強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鄴,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強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絕韓上黨而攻強趙,是複閼與之事,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於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穀,行三千裡。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遠,所攻甚難,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與楚兵決於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與齊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邢丘,城垝津以臨河內,河內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於秦,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國無害已[乎]?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魏國三千裡,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閒之。從林鄉軍以至於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邊城儘拔,文台墮,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儘,而國繼以圍。又長驅魏北,趙國毀滅,東至陶衛之郊,北至平監。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內,大縣數十,名都數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三千裡,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閒之,去大梁百裡,禍必由此矣。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識亡不聽,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鴈行頓刃,楚、燕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儘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願以從事王,王速受楚趙之約,趙[而]挾韓之質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於與秦共伐韓,而又與強秦鄰之禍也。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寧,使道安成,出入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趙得全。魏國勝甲於諸候。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曰:"公孫喜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厘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衛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七年,齊師敗績,予我濟北,淮北。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三年,秦灌大梁,興師58萬,困魏40萬卒,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餘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