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鐵皮做?倒也不是不行。這麼做速度快,形狀隨心意,而且更節省材料,還輕便。但是就怕用的時間長不了啊!鐵皮輕薄是不假,但是也容易生鏽,估計用不了幾年,就有破洞的風險。”
“嘿嘿,天天在大太陽下麵曬著,生鏽的機會應該也不小吧!再說了,生鏽的事兒之後再說,現在還是先顧著能不能成功再說吧!而且這玩意兒做出來本就是為了省柴禾的,要是花費多了,用起來反而沒有了占便宜那種感覺。趕緊做吧!做好了早點兒投入使用,咱們早點兒占便宜。”
“哈哈,是這麼個理兒。而且按照你的說法,這玩意兒聚光時候的溫度可高了。要是不用的時候最好遮蓋著點兒,要是一個不小心弄的著個火什麼的,得不償失啊!”
生活有了變化的希望,小泉的動作很快。林裡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鐵皮是擀出來的。看著一張鐵皮慢慢成形,林裡感慨著匠人的巧思。
“按照你的想法,咱們來確定一下弧度吧!”
林裡想了想,其實把這個鐵鍋當成球體的一個部分最合適。反射回去的光線正好彙聚到球體的重心位置。
想著後世看到的那些在資料裡麵留存的太陽灶,林裡確定了一下球體的半徑,做的大一些,燒水也快點兒。趕上冬天的時候,也能湊合用。
要是不需要這麼大的火候,完全可以用塊兒布或者是草簾子,把中間的一塊兒遮擋住,實現調節功率的目的。
想到這裡,林裡越發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感到開心。太陽灶竟然還能讓自己搞成調節功率的東西來用。
“行~這個好弄。我們每天做完任務,其他的時間就來加工這個。你趕緊去弄膠水去吧!到時候鏡片弄的小點兒,直接往上貼就行了。”
這麼大的半徑,又是球體的一小半。其實就鏡子的尺寸而言,完全可以把貼的地方當做平底來操作。想明白這些的林裡,決定明天的時候再去老木匠家裡,現在都下午時分了。
回到家後也沒有閒著,把碎鏡子拿出來鋪好,然後琢磨一下,為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乾脆就把鏡片的尺寸又放小了些。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多乾點兒活兒也沒啥。
老木匠家裡用的膠有點兒難搞,完全是固體形態的。而且和剛長出來的葡萄似的,黃燦燦一粒一粒的。
用的時候還要加入適量的水放到鍋裡煮成一鍋稀的,這才能派上用場。而且他對能不能沾鏡子和鐵也沒有多大的把握。不過林裡還是弄了二斤回去。給人家錢的時候推辭著不要,一副視錢財如糞土的模樣。
挺簡單個東西,但由於大家是第一次乾,所以期間問題出的不少。
比如零配件之間的尺寸不搭配,球體的中心找不到等。拖拖拉拉弄了三天後,總算做出了個大概的模樣。
期間林裡也去玻璃廠外圍跑了一趟,因為尺寸變小的緣故,這次選擇碎鏡子的時候範圍更加廣闊。而且提前帶了手套等工具,所以乾起活兒來得心應手。
期間也有廠子裡麵看大門兒的秦大爺過來問詢林裡的意圖,但完全是出於好奇才這般,這些廢品從建廠的時候就丟棄到這裡了,剛開始的還有人挑選大一點兒的撿回去用,但是後來家裡有了更大的之後,這些小碎片,也就偶爾有孩子們過來撿點兒用,成年人幾乎來都不來。
林裡尋了個由頭先糊弄了過去。不是心裡有小九九不願意說,而是不想辦事兒的時候太過出風頭,萬一出不了成就咋辦。反而讓人看熱鬨。
這天,天氣格外晴朗。天空是藍盈盈的顏色,一朵朵似的白雲飄過,將藍色天空映襯的更加純淨。白雲也偷偷的遮擋一番太陽公公的光澤,給地麵帶來偶爾的一片陰涼。
鐵匠鋪子的後院兒,因為天氣炎熱,鐵匠鋪中午已經暫停營業。
三人倒也沒有休息,而是拿著尺子和石筆,在鐵皮鍋蓋上劃拉上一道道的分界線,弄出了小塊兒麻將那麼大的格子。
煮膠的小鍋放在鐵匠爐子上慢慢熬製,不一會兒,融化了的膠隨著水汽的蒸發,粘稠了起來。小泉用禿毛筆劃拉點兒看了看成色,應該到了能用的地步,沾到鏡片後方塗抹均勻,對著鍋蓋上的小格子就摁了上去。
“咋樣?”
“等會兒,才粘貼上去,你就急著要結果。最起碼也得等冷卻一下啊!現在膠水還沒有冷卻乾透呢!”
趁著膠水冷卻的間隙,林裡跑到鐵匠爐子旁邊兒看了看小鍋裡麵熬製的膠水。淡黃色膠水被鍋底下麵頂起來的一個個氣泡穿刺,不停的翻滾著,看起來就像熬製出來的糖漿,除了味道有些差異,其他的看起來彆無二致。一想到《舌尖上的中國》裡麵拉糖的場景,林裡就流口水。
“林裡,差不多了,你過來看看。”
“你看,你鍋裡麵熬製的膠水,看起來和糖稀似的。”
“你是饞了怎麼的,還糖稀,那股味道根本不像。”
“也就是味道差了點兒,要不然你就發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兩人挪到鍋蓋附近,伸手扒拉了一下已經冷卻了膠水的鏡片,發現結實的很,短期內不渝有脫落的風險。於是兩人急忙各自歸位,開始辛勤的勞作了起來。
鏡片細小,林裡三天的時間準備了足有上千片。三人互相配合,一個刷膠水的,兩個往上粘貼的。沒有半天的時間,就把鍋蓋上麵布滿了一層鏡片。
站起來揉揉酸澀的腰身,站在鍋蓋的正對麵,看著鏡片裡麵的自己,竟然有了一種彆樣的情緒。那模樣,就像是蒼蠅的複眼似的,密密麻麻的看著難受。
“要不把鍋蓋安置好試一下吧!太陽還大著呢!”
忙活了半天,現在也不過是午時剛過。三人裡麵,調試安裝過戶戶通的林裡顯然對這個格外熟悉,其實最好用的辦法,就是弄一個容易放到太陽灶的架子上麵,彙聚的光線照到那上麵就行了。
“對,稍微往左挪一點兒。”
“再往上仰一點兒。”
“下一點兒,太高了。”
“好好好,可以了可以了。”
小泉的師傅不愧是老鐵匠,林裡隻是描述了一下太陽灶的功能,就把很多問題都考慮到了前麵。比如調節仰俯高度的鬆緊扣,雖然沒有螺絲控製的那麼精準,但用插銷式其實也能用。而且在調轉左右方向的問題上,還有著不小的創新。也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一個廢舊的自行車輪子,放置在地麵上作為基座,好用的很。
“嘶~哎呀!晃眼睛。”
彙聚的太陽光照射在鐵皮水壺上麵,晃的幾人的眼睛有些睜不開,隻能眯著眼睛看。
“聚光就是這樣,晃眼是正常的。要是有電焊的那個墨鏡戴就好了。”
“水壺裡麵放水了沒有?”
“放了半壺,打算先試試有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