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完璧歸趙_曆代王朝更迭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代王朝更迭 > 第108章 完璧歸趙

第108章 完璧歸趙(1 / 1)

藺相如(約公元前329~前259年),今山西柳林孟門人,也有記載稱他是山西古縣藺子坪人。他曾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因為在繆賢準備逃去燕國時,對繆賢進行過合情合理的勸誡,遂甚得繆賢的信任。繆賢對其才華亦是十分的欣賞。

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藺相如的一生,最重要的事跡有三,一是完璧歸趙,二是澠池之會,三是負荊請罪。其中完璧歸趙的故事將他的智勇雙全體現得淋漓儘致。

適時,藺相如已經年過不惑之年,卻還是宦官手下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門客,可謂“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儘管他得到了繆賢的禮遇,但對於才高八鬥、誌比天高的藺相如而言,卻仍是遠遠不夠的。

而他之所以甘心一直在繆賢的門下做事,一方麵是因為繆賢胸懷寬廣,有容人之量;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繆賢是趙國都城內最大的宦官,很得趙王的信任。在戰國那個大爭之世,必須存有大爭之心。隻有聞達於諸侯才不負苟全性命於亂世的艱難。藺相如相信,隻有通過繆賢的舉薦,自己才能夠一飛衝天,實現自己的功名大業。

後世有言“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藺相如的苦心經營之下,這一天終於來了。

趙王在聽到繆賢的舉賢之後,大喜過望,當即便命人前去繆賢府上,通傳藺相如前來晉見。一見麵,趙王上下打量一番藺相如後,便迫不及待地向他問道“秦王在信中說,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本王的和氏璧,你認為能不能給他?”藺相如在來時就已經想好了這個問題的關鍵,遂胸有成竹地說道“秦國強,趙國弱,沒有辦法,隻能答應他。”趙王聽聞藺相如的說辭,並沒有失望,而是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世人皆知道秦王貪婪,本王料想,秦王得了和氏璧,是斷斷不會給本王城邑的,本王又該怎麼辦呢?”(《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自然知道趙王的憂慮,也知道當前秦國和趙國的形勢是秦強趙弱,但是他更明白,秦國此舉是一石二鳥之計,秦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則趙國理虧,秦國就有了攻擊趙國的理由;反之,如果趙國給了秦國和氏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則是秦國理虧。將兩種對策以衡量,便有了定議寧可答應秦國的請求,也不要讓自己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地位。

趙王心中大喜,一方麵他看到了藺相如果然有才能,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通過藺相如的分析,看到了此事的關鍵獻出和氏璧,謀取政治上的主動。他料定秦王決計不會將15座城池給予趙國,隻要取得了主動,到時說不定還能夠保全和氏璧。

然而,再完美的計劃,也需要懂得權衡的人去執行,趙王心中其實已經認可了藺相如,隻是趙王畢竟不是很了解他,遂向他試探性地問道“隻是這出使秦國的使者,應該派遣誰去才合適呢?”聰明的藺相如,自然明白趙王的心思,他知道展示自己忠心和決心的時刻到了,遂大膽地向趙王說道“大王如果急切地需要一個使者,而都城之中一時之間又確實無人可派,臣不才,願捧護和氏璧前往秦國出使。在此,臣向大王保證如果秦國將城池給予趙國,履行承諾,則臣順勢就把和氏璧留給秦國;但是,如果秦國虛以逶迤,意在和氏璧,而不履行承諾,則臣勢必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帶回趙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聞言,趙王心懷大暢,遂命令藺相如為使者,代表趙國,西行入秦。

數十日之後,藺相如便到達秦國境內,為了防止沿途出現變故,保全好和氏璧,藺相如想儘了辦法,一刻也沒有鬆懈。然而,他知道他與和氏璧安全到達秦國,也不過是走過了第一步難關,更大的風浪還在後麵。

果然到達鹹陽之後,秦國國君便急不可耐地將藺相如傳到章台宮晉見。秦王看到藺相如後,並沒有為這個陌生的麵孔而詫異,因為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和氏璧上,在一番寒暄之後,秦昭襄王連忙要求,讓藺相如獻上和氏璧觀看。

久負盛名的和氏璧,終於在藺相如的“小心嗬護”下,到了秦昭襄王的手中,秦昭襄王為了和氏璧可謂費儘心機,寶物在手,秦昭襄王笑逐顏開。此時此刻,秦國王宮之內,一片歡呼。秦王高興之餘,將和氏璧傳給大臣們一一鑒賞,大臣們一飽眼福之後,又將其傳給秦昭襄王的妃子看,隻留下藺相如一個人,在那裡乾等著。許久之後,藺相如知道,秦王並沒有以15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誠意。

隻是此刻和氏璧在秦王手中,藺相如既拿不回,也要不到秦王許諾的城池。但藺相如是個堅毅且有智謀之人,他知道唯有不動聲色,才能夠尋求轉機,否則不僅和氏璧會保不住,城池也得不到,就連自己的性命也難免會受到威脅,趙國和秦國的關係也會再次崩壞到戰爭的邊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於是,藺相如心生一計,他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道“啟稟大王,和氏璧並不是完美無瑕的,上麵還有一處瑕疵,請允許臣下為大王指證。”

秦王其實心中也在想,該怎麼奪取和氏璧,而又不需要履行先前的承諾。正在徐圖拖延之時,藺相如突然說玉璧之上有瑕疵,不及多想,便將和氏璧交到了藺相如手中。

藺相如手捧著和氏璧,向後退了幾步,直到退到殿中柱子處,背靠著柱子“怒發衝冠”,義正詞嚴地對秦王說道“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馬不停蹄地將信送到趙國,交到趙王手中。趙王一時之間,難以決斷,遂召集文武百官一起商議,是否應該將和氏璧獻給秦國,換取秦王所許諾的那15座城池。然而朝中大臣都說道‘眾所周知,秦國本性貪婪,依仗它軍事力量的強大,不把趙國放在眼中,為了詐取和氏璧,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竟然連空話和謊言都用上了,因而那用於交換的城池,也定然難以兌現。’趙國境內,上至君王,下到百姓,都能夠洞悉秦王的心思,因此我趙國舉國上下,都讚成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縱使是平民之間的交流和往來,都能做到言而有信,何況是秦、趙這兩個一東一西的大國之間的交往呢!一塊和氏璧,玩物耳,如果因為它而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是因小失大嗎?在我的力勸之下,趙國終於決意答應秦王的要求。趙王為了此事,還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大禮,親自拜送國書。大王以為,這是為何?難道是彰顯我趙國是禮儀之邦嗎?我趙國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尊重秦國,表示對秦王的敬意。如今我幸不辱命,一路辛苦跋涉,將和氏璧帶到這裡,卻看不到秦國和秦王的半點禮儀。一者,大王接見大國使者,將其放在一般的宮殿,不免顯得禮節怠慢;二者,大王得到璧之後,又將其傳給大臣和妃嬪們看,大臣倒罷了,都是知書達理之人,可是後宮嬪妃的是何等樣人,大王是知道的,此舉難道不是在戲弄我嗎?依照我的愚見,恐怕大王是無意補償給趙國15座城,想要空手套白狼,對和氏璧巧取豪奪吧?無奈之下,我隻能把和氏璧取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誓死保全趙國的尊嚴!”

秦王聞言,心中一驚,依然存在僥幸心理,以為藺相如可能是恐嚇之言,做不得真。哪知藺相如竟然真的拿著和氏璧,斜視著柱子,眼看就要撞了上去。藺相如一死,死不足惜,但是和氏璧可是傳了數百年的重寶,秦王花費了好大的心思才將其騙到趙國,萬萬不能叫藺相如一怒之下,玉石俱焚。

於是,秦王立馬向藺相如妥協,一麵向藺相如道歉不止,言說是因為自己考慮失當,才讓藺相如受到怠慢;另一麵,則將負責國土查核的官吏宣來,並會同文武百官,一起察看地圖。秦王還不時地在地圖上指點一二,意思是打算將地圖所示的15座城劃歸趙國。其實這是對藺相如施以緩兵之計,意圖先穩定藺相如,再徐圖謀取和氏璧。

藺相如也非等閒之輩,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但他也並不想和氏璧有絲毫的損壞,之前他的言辭行動,不過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決心,也是緩兵之計,既然秦王已經上鉤,藺相如也索性將計就計,順水推舟地說道“和氏璧為絕世重寶,這是世所共知的事情,趙王出於對大王的敬意,毫不猶豫地就將和氏璧獻了出來,並且在和氏璧即將離開趙國之前,趙王還齋戒了五天。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趙王都這樣做了,足見趙國的誠意,現在秦國是否也應該表示一下?秦王也齋戒五天,並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這樣,才能夠符合趙、秦兩國的身份,我也才敢獻和氏璧於大王。”

聽聞藺相如的一番言辭,秦王知道藺相如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想要巧取豪奪和氏璧是不可能的。彆無他法,秦王隻能暫時答應藺相如齋戒五天。藺相如遂被秦王安置在鹹陽城的廣成賓館裡。藺相如到了廣成賓館,並沒有閒著,反而更加迅速地行動起來,企圖保全和氏璧。他知道,秦王所謂的齋戒,也不過是托詞而已,要得到他所許諾的城池,可謂難比登天。為今之計,隻有一麵穩住秦王,一麵將和氏璧悄悄送回趙國,到時木已成舟,自己再想辦法脫身。

翌日,藺相如讓忠心於趙國的隨從親信,換上粗布衣服,懷揣和氏璧,從小道溜走,把它送回趙王手中。

秦王齋戒五天之後,按照藺相如的要求,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宴請藺相如參加。這一次,秦王已經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奪取和氏璧,哪怕背負不義的名聲,也不能讓自己“得入寶山、空手而歸”。豈料藺相如雖然沒有爽約,卻並沒有將和氏璧獻上,隻聽藺相如對秦王說道“曆史可鑒,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已經經曆了101novel.com多個國君,何曾有人聽說,有一個國君是堅守信約的?沒有!我藺相如不過是趙國官吏手下的一個門客,卻得到趙王的信任,擔當護送和氏璧、出使秦國的重任。死尚且不懼怕,唯獨害怕受大王蒙騙,而有負趙王的重托。無奈之下,我隻能出此下策,將和氏璧秘密送回趙國,相信此時它已經到達趙國國君的手中了。當今天下,秦國強而趙國弱,大王如果有誠意,大可以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將15座城池交給趙國,趙國定然不敢違逆大王的意思,將和氏璧如約送上。試想依照秦國的強大,天下還有敵手嗎?趙國又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成為秦國的敵人呢?然而欺君之罪,萬死難辭其咎,我感到無顏以對秦王,請求受湯鑊之刑。大王英明、公卿賢達,還希望你們仔細思考,以決定此事的處理方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秦王和大臣們聞言,頓時麵麵相覷,有的大臣甚至還發出驚異的呼聲,如此戲弄秦王,不是不將秦國放在眼裡嗎?必須嚴懲,以儆效尤。但秦國上下,明智之人大有人在,這之中,還包括秦國的君王。

事已至此,秦王無論怎麼奸猾,也難以重新奪得和氏璧,環顧朝中大臣,秦王歎了一聲,說道“藺相如說的,也不無道理,現在殺了藺相如,隻能出得一時之氣,和氏璧還是得不到,失去和氏璧不說,還會斷絕秦、趙兩國的‘友好’邦交,甚至會導致戰爭,此乃不明智的行為。”其實,秦王何曾會懼怕戰爭呢?他害怕的是,秦國理虧,對戰事有損。而且他知道,就在藺相如的隨從返回趙國之時,趙國老將廉頗已經率領數萬大軍,駐守在趙國的邊境上,厲兵秣馬,枕戈待旦,防備秦國的入侵。

秦王見大臣們已經安靜下來,遂建議道“藺相如既然是趙國的使節,我國理應好好地招待他,並送他回去趙國,以免落人口實。料想趙王不是迂腐之人,趙國也沒有那麼強大,會為了和氏璧而欺騙我大秦。”

至此,和氏璧之事終於告一段落,秦王還將接見藺相如的地方轉到了正殿,以示對趙國的尊重。藺相如圓滿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重任,戴著滿身的榮譽回到趙國。一時之間,藺相如之名,傳誦在每一個趙國子民的口耳之間。

趙王感念藺相如的功勞和才德,遂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對於此事,司馬遷在《史記》中讚道“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藺相如能夠找準時機,在趙國危亡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可謂智;在大殿之上,敢於玉石俱焚,置之死地而後生,可謂勇;對於趙國的重托,時刻不敢忘,可謂忠;遣返和氏璧之時,讓隨從帶著和氏璧先行離去,可謂義。因此可以說藺相如實乃智勇雙全、忠義無雙之人。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星際,指揮官夫人茶得可怕 文明:從不死族到太空死靈 全民抽卡:我每天一張金色傳說 春花奶奶 星際最強鬼王,兢兢業業當社畜 擎雲之愛:虎少戀上俏訟師 身軟小人魚撿垃圾,全星際心疼哭 全家一起穿越去修仙 以殺證道!他人枯骨鋪就成仙大道 穿書之反派替嫁:靈能少女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