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穀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秦王掃六合》
這是唐朝詩仙李白《古風》組詩的第三首。全詩共有24句,從功與過兩個方麵,比較全麵地評價了秦始皇的一生。其過錯自然是奢侈浪費、殘暴無道、嚴刑峻法,並且最終招致了亡秦必楚的結局的出現;另一麵,則是介紹了秦始皇偉大的曆史功績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封建大一統帝國。
秦王政之所以能夠完成一統天下的宏圖霸業,首先與他的雄才大略密切相關,其次則與秦國的許多能人異士、名將賢臣的輔佐密不可分。在秦王政當政之時,正是秦國和六國決戰的關鍵時刻。如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對秦國立下的功績自然不必多說。而真正幫助秦王理出消滅山東諸侯的關鍵,製定一統天下的策略的人則是尉繚。
關於尉繚一生的事跡,史籍上的記載出入很大,一說他大約活動於魏國由安邑遷都於大梁的曆史時期,為魏惠王時期的人。但是另一種說法則稱尉繚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來到了秦國,前後相差達90多年,明顯有兩個叫尉繚的人,但是後麵和秦王政的交集,是確實可信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秦國麵對東方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可以輕易地將他們打得服服帖帖,但若是他們合縱起來,秦國就必須要暫避其鋒芒了。
尉繚看中了這一點,所以來到秦國之後立馬向秦王建議,“說及當今的秦國,已經無比強大,山東諸侯和秦國比起來,就好比是郡縣的縣令。但是如果他們合縱起來,則會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智伯雖然是春秋晉國時期的權臣,最終還是被韓、趙、魏等幾家大夫攻滅;夫差雖然貴為春秋末年的吳王,最終還是被越王勾踐所殺;湣王雖然是戰國早期的齊王,終免不了因燕、趙、魏、秦等聯合破齊而亡,這都是合縱所起到的作用。”
所以尉繚建議秦王政千萬不要吝嗇財物,隻需要拿著它們前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讓他們出現蕭牆之爭的局麵。隻要采取這種方式,秦國隻不過損失數十萬的金銀財寶,但是諸侯卻能夠被一一滅亡。
秦王一聽,尉繚不僅擅長軍事,沒有想到在外交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的想法竟然能夠和李斯的設想不謀而合。於是,秦王政便有心讓他成為自己的臣子,從此在很多大事情上都要找他來商量,並經常聽取他的意見。甚至為了表示對尉繚的恩寵,秦王總是以學生之禮來待尉繚,允許尉繚和與其享有一樣的穿戴飲食。
尉繚此人不但能夠在戰場上縱橫捭闔,在外交上洞悉一切,而且對於秦王政本人,他也能夠做出一番客觀而科學的分析。他認為秦王政“極其殘暴,缺少恩德,心似虎狼一般歹毒;在困境中之時,尚且可以謙卑待人,但如果讓他得到了天下,秦王政必定會不顧天下人的感受,即使是身邊的人,也會成為他的仆從,而整個天下的人,則會成為他的奴隸”。
尉繚第一次公開地道出了秦王政的性格本質所在,而且句句真實,切中要害。這一切都能夠從後來秦王政統一天下之後所推行的各種暴政中看出。尉繚既然認識到了秦王政隻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享福,所以萌生了離開秦王和秦國的心思。
尉繚並不是為了有意抬高自己的身價,或者是看不上秦國,而是對自己、對整個天下未來的命運擔心,所以在生出了離開之意後,沒有絲毫猶豫便不辭而彆。可是他不知道,整個天下都在秦王政的掌控之中,一個小小的尉繚,又怎麼逃得出秦王政的手掌心呢?
尉繚剛剛走出鹹陽,便有大隊人馬追了上來,奉秦王令要他必須回去。此時的秦王的確很賢明,他知道此時的國家正處於用人之際,像尉繚這樣的人才,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在外交上,都有過人之處,秦王政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任他離開的。如果讓他離開之後,為彆的國家所用,秦王政會毫不猶豫地殺了他。
尉繚最終答應留在秦國。秦王政為此可謂用儘心思,各種金銀珠寶、錦衣玉食、美女寶馬都賞賜給了尉繚,以籠絡住他的心,甚至還將尉繚提升到了國尉的高官位置,掌管全國的軍隊,主持秦國全麵的軍事。
此時的尉繚可謂心存餘悸,如果再離開,秦王很可能將他就地誅殺。現在秦王對他也還不錯,尉繚也不想落得個恩將仇報,不識抬舉的名聲,所以他決意留在秦國,儘心儘力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出謀劃策。
尉繚所有成就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在軍事方麵,尤其是他的《尉繚子》,此書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有深遠的影響。
《尉繚子》繼承並發展了《孫子》和《吳子》等兵書的軍事思想,同時在很多思想觀念上具備一定的創新性。首先,尉繚認為,要在一場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經濟基礎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尉繚在一些戰略戰術思想上彆具一格,例如他主張要集中優勢兵力,等待時機再去殲滅敵人。又如尉繚堅持孫子兵法中的奇正相間的思想,主張“正兵貴先,奇兵貴後,或先或後”。再次,尉繚製定了一整套極具時代特色的軍中賞罰條令,特彆主張重罰那些戰敗、投降和臨陣脫逃的人。此外,尉繚在兵法之中,還製定了一係列軍事條令,如《分塞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等,涉及了軍中編隊、軍隊和君王的關係、軍中命令、後續部隊的調撥等各個方麵。
尉繚在他的軍事著作和行軍打仗的實踐行動中,也形成了獨特的戰爭觀。例如他提出了“天官時日,不若人事”的進步觀點,可見用唯心主義的天命觀指導戰爭,是為尉繚所不齒的事情。又如尉繚將戰爭分為正義與不義兩種,他堅決反對不義之戰,支持正義戰爭,主張“王者伐暴亂”的戰爭要以“仁義”為本,而秦王政統一天下的戰爭便是免除天下連連征戰,民不聊生的戰爭。但是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到未來,所有的戰爭其實很少是以仁義為本的。再如尉繚認為“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就是告誡君王不要妄自發動戰爭,亦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廢棄了戰爭就會招致禍患。
自漢代以後,《尉繚子》一書屢次被編著、書錄,但是其卷數和篇數都不儘相同,卷數上有5卷、6卷之分,篇數上有24、29、31、32篇之彆。曆史研究證明,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麵,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要麼是因為流傳中有佚失,要麼是分篇的標準不同。
流傳到今天,《尉繚子》還存有24篇,它們分彆是天官篇、兵談篇、製談篇、戰威篇、攻權篇、守議篇、十二陵篇、武議篇、將理篇、原官篇、治本篇、戰權篇、重刑令篇、伍製令篇、分塞令篇、束伍令篇、經卒令篇、勒卒令篇、將令篇、踵軍令篇、兵教上篇、兵教下篇、兵令上篇、兵令下篇。《尉繚子》是研究先秦軍事策略、條令、製度等的寶貴資料,在現代戰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喜歡曆代王朝更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代王朝更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