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為後來人“先知先覺”的隱形金手指。
divcass=”ntentadv”簡單的說,就是小方已經看到大唐這條船要沉了,開始準備救生船。但是其他那些人,包括李適之什麼的,都還在爭這艘船頭等艙的位置。
基哥感覺銀槍孝節軍離開身邊太久,施恩不夠,所以要用權術手段,恩威並施解決。
李適之等朝臣,跟銀槍孝節軍沒有打過交道,但是他們身後的關中世家大族,已經滲透到神策軍裡麵了。打壓銀槍孝節軍是必然。
再摻雜進去一些私人恩怨,讓事情越來越離譜。
而小方,也是要向銀槍孝節軍的丘八們證明,他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老大。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博弈。
李適之是借勢壓人,基哥是借力打力,而小方則更乾脆,直接掀桌子了!
為什麼掀桌子,因為他要證明自己的“統戰價值”!
你是不是死忠,沒有那麼重要,關鍵還是在於“能不能打”。
能打,你就是爺。曆史上基哥知道安祿山準備謀反,依然讓他壓著西軍,就是如此。
禁軍本身就跟邊軍不是一個體係,是跟皇帝關係更近一步的軍隊,基哥的選擇很少。這一波基哥心中確實是不爽的,但是他沒有其他辦法。
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就算要反攻倒算,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這裡我就不劇透了。
白露之變,對於小方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政治財富,屬於是立言立信。有這個標尺在,以後做什麼,都會有丘八一呼百應,都會有人拉攏合作。
而打敗了神策軍,則爭取到了禁軍“首席”的位置。在秩序尚未崩壞之前,攝取了更多的政治籌碼。
這些劇情,需要好好體會一下,不單純是給你們看樂子,前後文聯係很緊密。
最後,要掀桌子,也要有掀桌子的手段,以及善後的本事。
這也是人設的一部分。
小方隻是掀桌子,不接受基哥和李適之等人的遊戲規則,但並不是要把屋子也給砸了!
所以這件事到底要怎麼定性,做事做到哪一步,用什麼手段,其實都很有講究。
屬於那種無聲處驚雷,一目十行的看,肯定是體會不到的。
銀槍孝節軍的核心任務,第一個擊潰神策軍,證明統戰價值;第二個直撲興慶宮,變相挾持基哥,為自己正名。
二者缺一不可。
基哥聽話,那就大家都好。
基哥不聽話,小方就玩自爆,把能殺的宗室和朝臣們都宰了。我活不了,那就天下大亂吧。
這是他敢於梭哈的底氣,本身就沒有考慮輸了以後會如何。
要麼都活麵子上過得去;要麼瀟灑走一回,當一把黃巢。
基哥惜命,有台階下不會掀桌子的。
至於基哥記仇,那就是後話了。他要報仇,也得有機會,也得有手段。慢慢看書就行了。
白露之亂,官麵上,說的是勤王,說的是中樞有人謀反,圖謀不軌,壓根就不提發賞賜的事情。明麵上如此,這個是對於事件的定性。
我是來勤王的,輸了的神策軍,才是叛軍。
這就跟死人不會說話是一個道理,贏家掌握話語權。
事情的真相如何,不重要;或者說,追究已經沒有意義了。
伴隨著這一大波中樞朝臣的雞飛蛋打,官場已經重新洗牌,不會有人去追究事發當日如何。
這個就是小方能力的另外一麵,在會猛打猛衝的同時,也要會收拾殘局,不要把局麵弄到不可收拾。
比如說殺掉基哥,清君側什麼的,做了局麵就沒法收拾了。
而小方這麼做,無意中極大削弱了大唐中樞的權威,導致邊鎮蠢蠢欲動,那是另外一個故事。
依舊還是我從前的說法,從來就不存在所謂的“國家意誌”。所謂國家,都是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小方這麼做,對於大唐的統治肯定不利。
可是,他為什麼要顧忌大唐的統治如何呢?大唐就算統治了全球,對他來說,又有什麼直接的實惠嗎?
隻要跳出玩戰略遊戲的視角,去看待小說中的人物。伱就會發現,他們各自有各自的訴求,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被人腦控,被人隨意擺弄的物件。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小方的亂入,讓大唐亂得更快了。你細看他的每一件小事,似乎都是在做對大唐有利的事情。比如說為銀槍孝節軍出頭,為有功將士討賞,是不是在維護軍隊權威呢?
好像也是。
但是把一係列的事情結合來看,或許答案就會完全不同。
“改變”曆史,未必會得到事前想要的結果,你越想盛唐千秋萬代,或許盛唐跌落神壇就越快,這或許就是“曆史不能假設”的魅力所在吧。
總之,我建議再把這一段重新看一下。
本書劇情已經開始發力了哦,前期鋪墊足夠了。就跟發射陣地架設好了導彈一樣,我按一個按鈕就能寫一波大劇情出來,隻看整本書的主線需要而已。
接下來讓我先緩一緩,本書劇情已經從“盛唐”階段,進入到“挽歌”階段了。
不要催更,我隻保證寫作質量,不做任何加更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