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豪門夜宴上)
“太子這是什麼意思呢?他是隻給本王提個醒,還是給每個吊喪的皇子,都提醒了呢?”
回到涇陽縣的府邸以後,永王李璘在書房裡一邊踱步,一邊對身旁的高尚詢問道。“吊唁”太子妃不過是個幌子,李琩這麼做的真正原因,隻怕就是為了傳遞消息!
回府以後李璘的腦子才轉過彎來,發現此事並不簡單。
他絲毫不懷疑字條上的事情是真的,但李琩為什麼要這麼做,卻也是令人費儘思量。
“殿下,太子這麼做,不過是想禍水東引,讓諸王們先出手,他黃雀在後罷了。”
高尚將手裡的字條看了又看,總共也就十六個字,多一個也沒有!
狗x的李琩,多寫幾個字會死啊,非得做謎語人!
高尚心中將李琩罵了個半死,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位朝不保夕,地位岌岌可危的太子,其聰明才智遠在永王之上。
可是聰明又有什麼用呢?
非得是李璘這樣的廢物,才能對自己言聽計從啊。換個聰明的,可就不好操弄了!
“真的是這樣麼?可是,太子手裡無兵,甚至連幕僚都沒幾個,平日裡見幕僚,還得給聖人報備,形同蹲監牢。
什麼叫李琩沒有資本,太子這個職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資本!這是大唐帝國法理上的正統繼承人!
看到李璘一臉困惑的模樣,高尚恨不得上前給他幾耳光才好!
李璘有些迷惑不解的詢問道。彆看李琩是太子,他手裡連一個受自己控製的兵馬都沒有。守衛東宮的神策軍,全都是天子掌控的私軍!
“殿下,太子本身,就是李琩最大的資本。隻要天子突然駕崩,他就手握大義,操作空間要比殿下從容得多,躲進神策軍大營就有了兵馬。
雖然請帖還未發過來,但皇子不參加聖人的壽宴,反而能證實李琩所言非虛。
要說李琩有殺天子的心,他是信的。可是李琩那點蝦米大的力量,對付基哥就是以卵擊石,他也配麼?
他圖個什麼呢?
李琩此舉,不就是要讓諸王先行試探麼?”
“過幾天,就是聖人的壽宴。
高尚對李璘這個木魚腦袋已經徹底無語了。
然後一步步拉攏朝臣,組建新的朝廷中樞即可。
這也是李璘感覺困惑的地方。
李璘語氣急促,甚至有些急不可耐。
當然了,私底下收買不算。然而太子也隻是名頭大,手裡根本沒幾個私房錢,他拿什麼收買親信呢?
隻要是得了病,總有蛛絲馬跡可循,殿下到時候仔細觀摩便是。
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對對對,本王也是這樣想的。所以,現在要如何應對呢?難道就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嗎?”
李琩要黃雀在後,他配嗎?本王手裡還有些家奴可以用呢!”
若是請了諸王參加壽宴,則可以仔細觀察聖人的儀態。
天子駕崩的時候,太子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天子。會有無數想要混從龍之功的人,會跟在他身後,為他保駕護航!
高尚痛心疾首的解釋了一番,李璘這才恍然大悟。
而一般皇子想在神策軍高層裡麵安插親信,何其難也!唯有兵變可以跟李琩抗衡。
殿下想探究這件事的影響,那就必須要先確認這件事的真偽,不然就毫無意義。”
高尚不動聲色說道。
“確實如此。”
李璘微微點頭說道。
天子到底是不是“身患絕症”,那確實要親眼確認一下才行。不過也真如高尚所說,天子要是不請李璘這樣的皇子們赴宴,這有悖人倫太過怪異,反而是實錘了李琩的說法。
“殿下,聖人派人送來請帖,三日後在華清宮舉辦壽宴。送請帖的宦官已經離開了。”
正當李璘跟高尚商議大事的時候,書房外麵有個宦官提醒了一句。
“那個老不死的果然有問題!”
李璘麵露興奮之色,緊緊握拳說道!
如果不是心裡有鬼,為什麼傳旨的宦官扔下請帖就走?這必然是擔心被諸王反過來詢問送請帖的人,怕有什麼秘密被探知。
“殿下,事關重大,奴以為,有必要派人去一趟幽州了。相信這個消息,會改變某些節度使的想法。”
高尚拋出了自己的殺手鐧。
本來他都已經跟安祿山談好了,結果這廝居然死在路上了。可是幽州那邊,難道就隻有安祿山麼?
天子得了重病的消息,足以讓很多野心勃勃的人躁動起來了。畢竟,誰還不想混個從龍之功呢?
“還不急,等宴會後再說。”
李璘輕輕擺手,還是感覺高尚的主意太過激進了。
引邊軍入長安,這就跟當年董卓入洛陽一個性質。這究竟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如果有禁軍可以用,誰還會沒事去引邊軍,來幫助自己政變呢?
李璘確實不太聰明的樣子,但他當初畢竟被壽王坑過一次,多少也長了點心。
之前勾結安祿山,是因為他知道安祿山也需要一個靠山。更重要的是,那時候的李璘很明白,天子究竟還能活多久,這個變量太大了。
他不引邊軍入長安賭一把,那就永遠沒機會,而且人心和大義也不在他這邊。
而現在時移世易,天子如果得了病,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其實不必那麼激進,也可以想彆的辦法呢?
李璘已經拿定了主意,他決意先在這次天子壽宴上,先觀察一番再說。
然而李璘不知道的是,和他相似的故事,此刻還在其他成年皇子身上演出。這些皇子也和李璘一樣,找來自己的親信幕僚,商議對策。
有人茫然無知,不知道要怎麼應對;
也有人比李璘想得更多,甚至已經實錘了某些關鍵的事情。
毫無意外,他們都接到了天子的請帖,三日後必須來華清宮赴宴。
基哥諸子當中,唯有太子李琩沒有接到請帖。
divcass=”ntentadv”……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這三天時間總體而言,長安城內的局勢是波瀾不驚的,但還是發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