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實際上有沒有,那不重要,起碼那不是朝廷中樞需要關心的問題!
可是夔州本地人看起來似乎活得還挺滋潤的樣子,因為這裡普通人日常都是吃魚吃山貨,另外靠蜀地與荊襄的糧食供應補充糧食缺口。不產米而府庫有米,商業化到了極致!
簡單概括,夔州就是第一產業刀耕火種,第二產業平平無奇,第三產業畸形繁榮。
除了紅蓮稻,這裡所產稻米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毫無競爭力,黯然的退出了舞台。但凡有點路子的人,都不願意去種地!
所以方重勇才認為,隻要不打仗,夔州官府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撈錢!
誰會撈錢,誰能給朝廷提供足夠的錢,誰就是好官!要是能提供更多的錢,那就是才能卓越,可以入長安入中樞。
鄭叔清以為搞個“守土有功”就能交差,那真是中二少年歡樂多。
昨夜鄭叔清還親口承認了一個“秘密”,也就是他爹方有德要去朝廷告狀的一個內容:
夔州府裡關於錢糧的賬冊,全踏馬是假的!而且假得離大譜。
本地租庸調根本收不上來,賬冊裡的那些名冊,全都是編造的!很多甚至連人頭都對不上,隻是總數能對上!
夔州不能機械呆板的實行朝廷的稅收政策,如果硬來,就會官逼民反!
以往每一年,都是本地人用賺來的錢,在夔州府城購買荊襄與蜀地運來的糧食布匹,交給官府以為租庸調!這也是夔州商業繁榮的重要原因之一。
夔州水產雖然發達,卻沒有保鮮技術,隻能自己吃,賣不出什麼價格來。由此產生的效果,便是城中餐飲業極為興旺,為來往蜀地的旅客提供了足夠的肉食。
至於本地產的特色麻布,那是要送去蜀地與荊襄換大錢的,本地人誰會去花時間,傻乎乎織普通的布匹去交給朝廷啊!
夔州特產麻布,寬鬆透氣,體感舒適,特彆適合在濕熱的蜀地與江南穿著。事實上,鄭叔清的官袍也是用這種麻布製成,而非如其他地方用絹帛官袍。
夔州府的賬冊是假的,交出來的稅收卻是真的,所以一直沒有出過事!也就是說,鄭叔清,包括他的上一任,上上一任刺史,都是在用錯誤的手段做正確的事情,而朝廷考核,隻看結果!
無論是真實的租庸調,還是居民拿錢買貨換來的“租庸調”,這些財貨不會寫名字,不會寫得來途徑。
造成這種現象的,真的隻是當權者麼?是誰摟著實施了百年的租庸調不放?
方重勇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鄭叔清得李林甫的指示,則是更近一步,隻收銅錢與黃金,然後用這些錢,向蜀地與荊襄的商人大批量采購布匹與糧食,最後通過長江和運河運到彆處交差。
夔州水運繁榮,商賈眾多,本地人搞銅錢甚至金銀都很容易,不存在征收錢財困難的問題。
官府出麵大量采購,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批發總比零售單價低,這個也是古今無二的道理。至於那些多出來的錢去哪裡了,這是一個秘密,不要多問,不要多說,不要多提!
那些都是官僚階層的“合法收入”,憑本事賺的錢,就算有人告到李隆基那裡,也告不贏!當然,李林甫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他自己就拿大頭!
官府出麵“賺差價”,得到的“利錢”歸誰,這一直是個灰色地帶。同類行為在這個時代,某種程度上說,是合法的。
為了爭取政績,鄭叔清收稅,實際上甚至隻收朝廷定額的九成,以換取名聲官聲!方重勇認為,在夔州百姓眼裡,或許這位鄭刺史才是好人,自詡清廉的老爹方有德才是壞人。
將來鄭叔清在夔州混到了民望,向朝廷展示了他“理財”的能力,那麼順理成章的進入中樞,在李林甫的庇護下大展宏圖,也是可以預料的。
世間的善惡,有時候真的好複雜啊!
方重勇忍不住一陣唏噓感慨。
不過,鄭叔清真要飛上枝頭,那也得搞定夔州這邊關稅的爛攤子才行。
無論在什麼時代,假造賬冊之類的操作都是非法操作!夔州府的秘密要是被“揭開”,鄭叔清不死也要脫層皮,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說的!
所以,這位鄭刺史也被李林甫拿捏得死死的!
心裡碎碎念想著雜事,方重勇被鄭叔清帶到北門,就看到一隊輕裝的步卒迎麵而來。腳上套著六合靴,身上穿著黑色缺胯袍,腰間佩刀,手持擘張弩,身後背著箭壺,每人都是五十隻箭。
方重勇掃了一眼,每一行五人,共十列,整整五十人。這是唐軍一隊弩手的標配,隻是身上沒有鎧甲看起來有點寒磣了。
團結兵嘛,不算大唐軍籍的士兵,不能離開州郡,做完從軍任務還得回家耕田,軍中無軍餉隻管飯,有這裝備氣勢就很了不得了,方重勇也理解他們的處境。
等了半天,也就這五十人,外加一個領頭的將軍,方重勇一時間有些錯愣。
這麼少的人,是打算把僚人當紙糊的麼?
“鄭使君,僚人趁著山火凶猛,正是互相仇殺的時刻。我們不若現在城牆上作壁上觀,等待僚人殺累了以後,再出手調停為上計。”
那位個頭魁梧的將軍上前來對鄭叔清拱手請示道。
“善,你全權指揮。”
鄭叔清很是公事公辦的點了點頭,麵無表情。
那魁梧將軍便將士卒都帶上了城牆,眾人看到遠處山火越燒越旺,表情各不相同。除了方重勇有些疑惑外,其他的人都是作輕鬆模樣,誰也沒把這件事太當回事。
“這一位,可是武狀元出身呢。”
鄭叔清在方重勇耳邊低聲說道,指了指那位武將的背影說道,帶著揶揄跟嘲諷。一天相處下來,他覺得這位方重勇神童挺有意思,挺對自己胃口的。
“他叫郭子儀?”
方重勇大驚,他記得郭子儀就是武舉出身,還是當年的武狀元!
“郭子儀?”
鄭叔清一愣,隨即擺了擺手冷笑道:“什麼郭子儀啊,他叫楊若虛,得罪了李相,還被發配到夔州了。”
夔州這個地方怎麼說呢,若是民政官員,則很容易升遷,乃是地方官僚的福地。
因為這裡既有江關可以撈關稅,又是商埠可以撈商稅,還沒有戰亂沒有軍事上的支出。如此一來,又怎麼可能無法完成朝廷定下的指標呢?
鄭叔清被安排來這裡,就說明他是李林甫的親信,撈到了肥缺。
但是對於武將來說,夔州簡直人憎鬼厭!
這裡沒有戰爭,甚至連民亂也沒有!但凡有抱負的將領來這裡,隻能在城頭上看著山清水秀,等著自己的青春年華慢慢流逝而一無所成。
好男兒建功立業,就應該去西域,去吐蕃!再不濟也要去打契丹,去新羅百濟!
李林甫將楊若虛發配到夔州,還真是個在體質內把人玩死的經典案例。
重慶的讀者不給我點個讚說不過去了,寫的這地方你們應該感觸很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