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正陽節。
正陽節由來已久,前朝便有此節日,說是為了紀念某人功績,人們在這天便有各式各樣的慶祝。
而對於在馬背上顛簸了好幾天的周未來說,一頓豐盛的晚飯,便算是最好的慶祝。
“此地離周家坪還有五十餘裡。”
天色已經很晚,夜間昏暗不適宜趕路,嶽老大借著餘光做了手勢,示意眾人停下。
“前麵有處背風坡,隻好露宿一夜,明日早些啟程,爭取出了賀蘭州。”
嶽老大資曆最深,聽朱三說他早年就是走南闖北護鏢的,足跡幾乎遍布整個大吳。
賀蘭州境內城鎮人口稀疏,又因為中途朱三的胞弟朱四突然發了痔瘡病,下身血流不止,不得已帶他去看了郎中,用上猛藥後才能出行,隻是暫時騎不得快馬,所以才耽擱了不少時間,以至於今日雖是正陽節卻隻能在荒野露宿。
……
“賀蘭州境內的山賊倒是少些。”
朱三用火折子點燃火堆,立刻升起的火焰將冷意和黑暗都驅散了些。
“賀蘭州土地肥沃,農人都吃得飽飯,與欽州大有不同。”
嶽老大啞然一笑,伸出他那雙滿是老繭和溝壑的手烤火。
這世道便是如此,若是安安穩穩種田能吃得飽飯,娶得上媳婦,誰又願意去提著腦袋做山賊?
“你四弟如何了?”李老二取出塊乾糧,就水喝下然後問道。
“並無大礙,過上幾日便好。”朱三回道。
幾人又閒聊了兩句,沒有人喝酒,大多吃著乾糧保存著體力,他們這些老江湖都清楚露宿荒野必須時刻警惕。
他們烤火的時刻,周未則在一旁練習著拳法。
這套由朱三傳授的拳法,便是周未孜孜以求的“武功”了,雖然它基礎無比,隻有三式簡單招式,甚至連名字普通無比,叫做“長拳”,然而周未真要打下一套“長拳”來,也得耗費不少體力。
“長拳”的來曆朱三沒有說起,不過看嶽老大等人的見怪不怪的模樣,也知道這不是什麼稀罕貨。
“長拳”共有三式,每一式都需要用到上半身大部分地方的力量,而習武的另一個關鍵則是底盤練腿,因此朱三建議周未每日紮馬步練習。
用朱三的話來說,隻要他勤奮練習,即使隻會個長拳,三年之後也算得上半個江湖中人,可以行走四方。
對周未而言,他的習武更像是自學,朱三並不時刻指點,也不督促他練習。
周未練了幾日長拳,已經將三式拳法花架子練了個大概,但他始終沒有感受到朱三所說的那種“出拳則穩如鐘而不動,自腰腹發力,通體發熱,則氣力增進。”
周未練拳時隻會覺得勞累,並沒有那種“通體發熱”的感覺。
隻是周未向朱三問起時,他也搖頭不語,隻說,“此乃天資不足,旁人不可改變。”
對此周未也隻能感歎自己也許不是個武學方麵的材料了,不過練習長拳即使沒有如朱三說的那樣好的效果,周未也不打算放棄,幾日下來,雖然沒感覺到氣力有太大變化,但每日疲勞,隻要吃夠食物,第二日卻精力充沛。
可以確定的是,這長拳的確是有作用的。
……
“那小子練拳倒是有幾分悟性。”
嶽老大在火堆旁瞥了一眼營帳外的周未,低聲道。
“隻是個花架子,到底不得門領。”李老二也看了一眼,不屑地笑道。
“習武終究是靠天分。”朱三說了句。
李老二沒有回應,摸了摸自己的斷指,極小聲地問道,“張動有聽到什麼嗎?”
“他說方圓十裡內並無馬蹄聲,狼嚎。”
嶽老大擦拭起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精鋼長刀,寒芒隱隱發亮。
“那便好些。”李老二點了點頭。
他們找人加入尋仙隊伍,自然不是隨便找的。
首先便是要信得過的,其次還需要能掌控的……此條最為關鍵。
畢竟找到了仙人所在,如若真有分配利益的時候,總不能讓他人搶了去。
他們不是什麼大善人,即使朱三,也從沒想過會將仙人的賜予分配給另外三人。
至於除此之外的,最好還得有些過人之處,例如嶽老大的後輩張動,雖然天生眼疾,但聽力卻敏銳無比,方圓十裡的聲音皆可聽到,有他加入實在方便很多。
朱三的弟弟朱四,看上去隻是個沒有武功的凡人,在朱三身前伺候,但他也不算是個省油的燈,本來是杏林中人,醫術頗為嫻熟,被朱三拉來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