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不僅解決了獨立團自身的炮彈需求,還為386旅乃至129師的炮彈供應了有力的保障。
此前八路軍曾多次在戰場上繳獲過小鬼子和國軍的火炮,但由於缺乏火炮彈藥的持續供應,這些珍貴的武器最終隻能被無奈地摧毀或舍棄。
每一次的繳獲都讓戰士們興奮不已,他們看到了這些強大火力的潛力,可以為戰鬥帶來巨大的優勢。
然而,當他們意識到無法得到足夠的彈藥支持時,心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這些火炮成為了一種負擔,不僅占據了寶貴的運輸資源,還可能對部隊造成威脅。因此,儘管心痛不舍,戰士們也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將它們摧毀或遺棄。
在此令人振奮的形勢下,陳振華毫不吝嗇地對黃崖洞兵工廠的相關製造人員給予了豐厚的獎勵。每位參與生產的人員都額外獲得了10銀元的獎賞,而那些在生產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更是得到了更多的優厚待遇。這一舉措極大地鼓舞了兵工廠全體人員的士氣。
此時的黃崖洞兵工廠,在甘作良的帶領下,人員規模已經迅速擴大到了2400多人。在兵工廠廠長的全力協助以及陳振華的英明指導下,對人員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分類安排。
這種有條不紊的組織方式,使得每一位員工都能在自己擅長的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接下來,重點說一說70毫米、75毫米以及81毫米的迫擊炮炮彈生產流水線的打造和建設細節。
為了成功構建這些炮彈的生產流水線,陳振華與兵工廠的技術骨乾們就像辛勤的蜜蜂,不知疲倦地進行了無數次的深入探討和精心規劃。
他們從每一個零部件的製造工藝,到整個生產線的布局和流程優化,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研究,仿佛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
在原材料的準備階段,陳振華親自出馬,四處奔波,確保了高質量的鋼鐵、火藥等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對於鋼鐵的選擇,他們嚴格把關,隻選用符合強度和韌性標準的優質鋼材,那些鋼材就像堅強的戰士,時刻準備為炮彈的堅固性貢獻力量。
生產設備的引進和改造也是關鍵的一環。陳振華不惜將太原兵工廠、金陵兵工廠以及小鬼子的申城兵工廠的先進的機床和加工設備,一一轉移到黃崖洞兵工廠。
這些設備就像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新成員,等待著被兵工廠的技術人員賦予新的使命。技術人員們對其進行適應性改造,使其能夠滿足不同規格炮彈的生產需求,仿佛在為這些新成員量身定製合身的鎧甲。
在生產線的布局上,他們充分考慮了工藝流程的合理性和流暢性。各個生產環節緊密相連,減少了中間環節的運輸和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整個生產線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河,各個工序就像江河中的水滴,有序而快速地流動著。
在製造工藝方麵,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質量控製標準。從模具的製作,到零部件的加工、裝配,再到最後的檢測和調試,都有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層層把關。
確保每一顆炮彈都符合高質量的標準,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位嚴謹的老師,對炮彈的生產過程嚴格要求,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
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還采用了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將生產過程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工序,每個工人負責其中的一個環節,熟練操作,從而實現了快速、高效的大規模生產。
這條流水線仿佛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每個工人都是其中的一名士兵,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在技術人員的培訓方麵,陳振華多次指導和培訓了原本鞏縣造兵工廠的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工人,對新技術人員進行了係統的培訓。
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熟練掌握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這些新技術人員就像茁壯成長的幼苗,在專家和老技術人員的悉心教導下,逐漸成為兵工廠的中流砥柱。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和拚搏,70毫米、75毫米以及81毫米的迫擊炮炮彈生產流水線終於成功打造並投入使用。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陳振華的高瞻遠矚和全體兵工廠人員的辛勤付出。
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流水線,陳振華打造炮兵乃至炮團的宏偉計劃終於得以穩步推進。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大量的火炮。
此時,在陳振華的係統空間內,儲備了眾多精良的武器裝備,包括不少於一百門的92式步兵炮,不少於五十門的41式山炮,還有60門的105毫米榴彈炮。
甚至155毫米的榴彈炮都有6門,這些強大的火炮資源,將會逐步借助各種戰鬥繳獲,為陳振華將獨立團打造成一個強大的兵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自然,當前整個獨立團的主要花費重點並不在作戰官兵的日常開銷上,更多的是集中在黃崖洞兵工廠的生產和運營,以及物資供應方麵。
對於廣大獨立團的官兵而言,基本的飲食需求,如大米饅頭、豬肉燉粉條等都能夠得到滿足。但是對於兵工廠的人員,待遇則更為優厚。這一切良好的保障,都得益於陳振華精心建立的高效運輸隊伍。
而運輸隊伍的管理人員,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協調和組織作用,確保了物資的及時供應和生產線的穩定運行。
在黃崖洞的每一天,時光仿佛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陳振華的製造水平迎來了顯著且令人矚目的提升。
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土地上,機械製造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陳振華的心。對於眾多機械的製造,他不僅有著全新的思考,更有著付諸實踐的果敢與堅毅。
在新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當下,陳振華再次以嚴謹且專注的態度,仔細查看了子彈生產線和手榴彈生產線。
他深知,提高生產效率是當務之急,而製造出實用且高效的工具則是關鍵所在。於是,他將目光聚焦在了那些看似平凡,卻能發揮巨大作用的小工具上。
就拿扳手的製造來說,陳振華沒有絲毫的馬虎。他先對現有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篩選,每一塊鋼材都要經過他的反複掂量,確保其質地優良、硬度適中。
在設計環節,他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直覺,在圖紙上一次次修改完善,力求扳手的形狀和尺寸能夠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製造過程中,陳振華親自操作機床,那專注的眼神仿佛能將每一個細微的誤差都洞察無遺。他熟練地調整著刀具的位置和切削速度,金屬的碎屑在飛濺中仿佛化作了一曲激昂的樂章。隨著機床的轟鳴,扳手的雛形逐漸顯現。
但這還不夠,陳振華又對扳手的表麵進行了精細的處理。他拿起砂紙,輕柔而有力地打磨著,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耐心和細致,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扳手的表麵在他的打磨下,變得愈發光滑,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光澤。
而在製造用於子彈衝壓的模具時,陳振華更是精益求精。他對模具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從模具的型腔尺寸到衝頭的形狀和角度,無一不是經過深思熟慮。
為了確保模具的耐用性,他選用了高強度的合金材料,並采用了先進的熱處理工藝。在熱處理的過程中,陳振華全神貫注地盯著溫度表和時間控製器,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也顧不得擦拭。
當模具從熱處理爐中取出時,那熾熱的紅色仿佛是他心中燃燒的熱情。在製造定量灌裝的容器時,陳振華充分考慮了彈藥的規格和灌裝的便捷性。
他精心設計了容器的形狀和容量,使其能夠與生產線完美匹配。容器的刻度清晰準確,為了確保刻度的精準,陳振華先用鉛筆輕輕地勾勒出大致的線條,然後用精細的刻刀一點點地雕琢。
每一條刻度線都像是他用心繪製的藍圖,承載著對高效生產的期望。這些工具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陳振華夜以繼日努力的成果。他在車間裡忙碌的身影,成為了眾人心中的榜樣。
由於這些精心製造的工具,子彈的衝壓過程變得更加順暢高效。原本需要多次調整才能達到標準的工序,現在一次就能成功,大大縮短了生產時間。
喜歡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抗戰之振興中華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