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在三人喝茶的小桌子上,湘荷和漓紡兩個貼身侍女就按照李恪的口味。
將一碟碟精致的點心和一盤盤鮮甜的水果,切成塊狀擺在了盤子裡,放到了桌子上。
聽到王玄策的話,李恪伸手拿起竹簽的手一頓。
看到這一幕,王玄策也察覺到這句話,說的好像不是一個好時機不說,似乎也非常的冒昧。
人家堂堂一介親王,還是一位實權親王。
似乎就算是忙上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裡需要自己這個外人去置喙。
心中微微一凜,王玄策連忙彌補的說道。
“燕王殿下,真是對不住,我這人太過直爽,話趕話,說得冒昧了,還請您不要見怪。”
聽到王玄策有些歉意的話,李恪微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在意。
他拿起手中的竹簽,插起了一塊切好的水果,輕輕咬了一口。
然後朝著王玄策和長孫娉婷笑著說道“反正剛才已經吃過正餐了,現在喝茶吃些點心水果,聊聊天,說說話,應該也不夠不上“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吧。”
聽到李恪的話,長孫娉婷首先捂著嘴笑了起來,眼眸彎彎如同月牙兒一般。
作為長孫家的兒女,又是長孫無忌的嫡女,就算沒有殺過豬,也見過豬跑。
在李恪開口邀請王玄策喝茶的那一刻起,長孫娉婷心裡就知道,李恪這是想要拉攏收服王玄策。
這不聽到李恪一開口說話,她立馬配合著點了點頭,聲音溫和的說道。
“三郎所言極是,此時知己坐,把酒言歡,淡茶話家常,無需拘泥於那些規矩。”
自知說錯話的王玄策,在道完歉之後,其實心中也有些擔心就此惡了燕王李恪。
隻是他沒有想到,李恪不僅沒有怪罪,反而言語幽默的輕輕揭過。
王玄策也釋懷的笑了起來,心中的尷尬隨著李恪的豁達態度消散無蹤。
他端起茶杯,向李恪敬道“殿下的胸懷和幽默,王某自愧不如。我為我剛才的失禮,以茶代酒,向殿下賠罪一個。”
王玄策說罷,就欲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儘,表示自己的誠意。
李恪見狀,也微笑著端起茶杯,回敬道“王郎君言重了,你我今日相聚,便是緣分。若是需要道歉的話,本王也需要向你道歉,小王邀請你在前,卻將你晾在這裡這麼久,真是失禮之至。”
說著,就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儘。
王玄策聽後,連忙擺手,剛想再開口說點什麼,就被一旁的長孫娉婷打斷了。
隻見長孫娉婷溫柔一笑,聲音如清泉般悅耳。
“兩位都是大好男兒,何必如此謙遜。今日既然相聚,就是緣分使然,就不要這麼謙讓過來,謙讓過去的了。”
"哈哈哈哈哈"
聽到長孫娉婷的話,李恪和王玄策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笑完,對著王玄策道“確實如娉婷所言,大好男兒,就不要做推來推去了,我們倆就算打平了,如何?”
王玄策笑著向李恪拱手道“就如殿下所言!”
經過這樣一番相互交談下來,李恪和王玄策兩人之間的關係,瞬間拉近了很多。
喝了一口茶之後,李恪這才將話題,折回到了一開始王玄策提出的那個問題上。
李恪端正臉色,朝著王玄策說道“王郎君,其實剛才,你真的言重了。小王並未覺得你的話有何冒昧之處。其實,剛才小王之所以來晚了,是因為小王一群外地的流民,來到了小王所建的碼頭上,小王前去處理了一下。”
李恪拿起茶盞,輕輕吹拂了一下,漂浮在水麵上的茶葉,抿了一口充滿清香的茶水。
這才放下茶盞,抬頭看向王玄策說道。
“王郎君也知道,現在臨近冬日,每年為了安全度過這個冬季,就會有很多人來到長安乞討,有一群人也不知道從哪裡的消息,說本王的藍田縣,是一個活命的好去處。”
“於是,便有很大的一群人,來到碼頭,希望來往的船隻,帶他們一程,以至於給碼頭造成了一定的擁堵和混亂。”
“原來是這樣!”聽到李恪的話,王玄策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畢竟,就算在洛陽,每年冬季也會有大批流民湧入城中,尋求一個溫暖的過冬之地。
所以,在聽到乃是難民的問題後,王玄策立刻表示了理解和同情。
李恪見到王玄策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便明白,王玄策對這樣的情況,也是見怪不怪。
不過,想想也正常。
作為一個地域龐大的國家,並且還是人口基數非常多的農業國家。
自古以來的農業發展情況,在絕大程度上,都是依賴老天爺吃飯。
不僅是遇到蝗災和旱災,像地震、洪水這樣的天災,也是時有發生的。
在沒有一定種植技術的古代,很多的農民,就算勤勤懇懇的工作,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一定的溫飽。
更不要說任何一絲輕微的天災人禍,對他們而言都是致命的打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尤其是冬季,正是一年當中,舊糧消耗殆儘,新糧尚未種植,青黃不接的時間。
很多人因為無法抵禦饑餓和嚴寒,不得不背井離鄉,到一些大城中尋找生機。
所以,在下一刻,王玄策又說道“萬年縣和長安縣難道不管嘛?”
聽到王玄策的話,李恪笑了笑說道。
“兩個縣的人倒是都來了,說是除了朝廷,還有長安城的一些富戶,都在商議施粥和如何救助這些人。”
王玄策聞言點了點頭,心想若是這樣的話,那就很不錯了。
畢竟長安城中,王侯將相、巨賈富戶眾多。
隻要他們手指頭縫中,流出點東西出來,這些流民就能安全的渡過這個冬天。
所以,聽到這樣的常規操作後,王玄策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