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討伐大軍,那是應有之意,可這兩萬石糧食,陛下是不是強人所難了?”
“還是朝堂上的哪位大人物腦袋壞掉了,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要求?”
三日後,幽州城刺史府中。
一座昔日被前任池水李靈夔,用作欣賞戲曲之地大廳,被李恪改造成了一間會議室。
一個巨大的橢圓形的會議桌上,他在北疆收服跟隨的所有屬下。
除了張英男、闞冷玉兩位女當家,如今身在勾注山,其他的幾乎全部齊聚於此。
在聽到李恪宣讀完兵部執文上的內容後,向來性格有些急躁的單成天,就忍不住站起身來,情緒激動的說上了這麼一句話。
“老單說的不錯,我們北疆這可不比江南,這裡不善種植糧食,加上這兩年才安穩下來,百姓們也才剛剛開始恢複生產。兩萬石糧食,莫說我們一時之間難以籌集,就算是想儘辦法湊齊了,那也會讓北疆之地元氣大傷。”
“正是此理,這分明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陛下難道不知我們的難處?還是說根本不在乎我們的死活?這討伐大軍所需物資眾多,為何單單要我們拿出這麼多糧食?
“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我們為陛下效力本是應該,但這般過分的要求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單成天一開口,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起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會議室裡頓時充滿了抱怨和不滿的聲音。
坐在主位上李恪,聽完這些討論聲,似乎也讓他想起某些不好的會議。
他無聲的冷笑了幾聲,一絲心冷從他眼眸快速閃過,又被他迅速藏了起來。
自己的這位父皇啊!
對待那些百姓和臣子,那是一點話都沒有。
任誰都要豎起一個大拇指!
可在對待自己的這些兒子上,差彆實在是太大一些。
對有的兒子,那是極儘寵愛,資源傾斜,仿佛他們做什麼都是對的。
而對自己這個庶子,似乎應對了那句“能者多勞”的話。
一有什麼難事,便首先想到他這個多金的兒子。
隻是他卻從來沒有想到,可這“能者多勞”的背後,又藏著多少對自己的不公。
李恪心中泛起陣陣苦澀,他在長安苦苦經營,在旱災和蝗災中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這才換來十州的封地。
後來,又在北疆收複數州,贏下一場場勝利。
再到勤駕救王,這才又賜下四州之地。
可魏王李泰,什麼事都不用做,生下來就有二十二州。
這些暫且不說,李世民又一次將朝廷中難以解決的沉重負擔,附加在他身上。
似乎從未真正考慮過他的處境與難處,隻知一味地索取。
這讓李恪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有無奈,有失望,也有一絲不甘。
隻不過,看著會議室中依舊義憤填膺的眾人,他知道此刻不能任由這種負麵情緒蔓延下去。
他非常理解大家的情緒,畢竟兩萬石糧食對於北疆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眾人見討論了好一會兒,身為主心骨的李恪,一句話都沒有說。
他們也漸漸安靜下來,目光紛紛投向李恪,等待著他的決策。
隻是這一幕,讓一旁的馬周非常的不滿。
把你們召集過來,是商量問題解決問題。
你們倒好,這才剛剛開會,就欲把問題,甩到殿下身上。
馬周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難看起來。
“咳咳”
馬周出聲咳嗽了一下,然後目光如炬的掃視了一圈眾人,嘲諷的說道。
“正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身為殿下麾下的臣子,如今一遇到問題,便隻想著將難題推給殿下,而不想著自己去思考解決之法,這豈是為臣之道?”
馬周的話語擲地有聲,一下就讓眾人低著頭,麵露愧色。
見到眾人知錯,馬周的語氣稍緩,繼續說道
“諸位,此事也無需妄下定論。曆來朝廷府軍出征,有關糧草之事,向來有其既定之規,當攜帶麥飯九鬥,米二鬥,自籌武器補給。”
說到這,馬周將目光投向臉色不太好看,一直未曾開口的李恪身上,接著說道。
“殿下,北地不盛產糧食,此時陛下與朝中大臣,應當是心知肚明,不如我們上書一封,朝陛下和朝中諸公申述一下,不是我們不想配合討伐大軍,實在是力有不逮。”
“我們可詳細說明北疆的實際情況,百姓們剛剛恢複生產,糧食儲備極為有限,若強行籌集兩萬石糧食,必將使北疆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引發民變。”
“同時,我們也可以提出一些替代方案,比如我們可以派遣一部分兵力參與討伐,或者其他物資支援。殿下以為如何?”
聽到馬周的話,眾人這才驀然想起。
在李恪的改革下,封地上的士兵,已經由府兵製,直接改成了募兵以及職業化。
以往無論是前去護衛商隊也好,還是與突厥發生局部的摩擦也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隻要是出兵,像糧草武器補給等物品,全是由專門的後勤隊伍負責籌備和運送。
近一年以來,他們都是在這種糧草補給全麵的情況下行動。
以至於讓他們這些職業軍人差點忘記,朝廷現在還是府兵製,出征時糧草大多需自籌一部分。
除非戰爭僵持的時間很久,不然一般是不會主動糧草的。
隻不過,就在眾人聽完馬周的話,放寬心來的時候。
李恪的眉頭卻始終沒有舒展開來。
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沉思片刻後,他搖了搖頭說道。
“這件事不是針對北疆的,應該是衝著本王來的。”